中国太极拳网
当前位置: 中国太极拳网 > 新闻中心 > 拳坛记事 > 内容正文

太极拳300年史话

作者:郭小高 来源:中国太极拳网 发布时间:2015-04-25 09:59:58 【字体:

太 极 陈
                                                        作者: 国基岩
内容提要:
太极拳为谁而创,陈王廷是何出身,又为何创编了这套神鬼也难以近身的太极拳。这些都成了近代人的不解之谜。在清王朝不准人们刊刻文字,不准汉人习武的禁令下,太极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是怎样被陈氏族人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这些也成了人们的不解之谜。好在三百年的历史并不算遥远,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有限的历史资料,本书为爱好太极拳的人们一一作以解答。在此基础上,将直接从陈氏承传太极拳术并将太极拳带到世人面前的杨褔魁、和兆元、武禹襄等一代太极拳大师们的习拳历程述与世人,将文章锦绣的王宗岳与在怀庆府本地一生传授太极拳的任长春一并录入以识世人。历史是艰难与辉煌的过去,愿普天下爱好太极拳的人们在太极拳带给人们的健康愉悦的身心中续写太极拳未来的辉煌。

 

 

作 者 简 介

 

郭小高,男,汉族,生于一九六三年九月,初中文化,河南省温县赵堡乡东新庄村农民,祖上自明洪武三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系郭氏二十世族人,与陈氏族人世代同居一乡,爱好太极拳运动,尤喜家传历史文化,对祖上口传数代的太极拳历史留心积累,农闲时对传说中的历史求证人物、事件及发生地的历史传承与演变。因年代久远,恐后人口传有误,思用文字述与世人,然历经十年,苦于学识粗浅,难以用文字尽道古人之风貌才华,实感惭愧,谨以拙作献给同样爱好太极拳的人们。


                                       作者:郭小高谨识
                                      二0一五年四月于温县


1
公元一六二六年,明朝天启六年。在山海关外的东北大地上横行了十余年的满清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坚守在这里的明军将领袁崇焕一炮炸死,操炮炸死这位满清王朝开创者的士兵是福建人罗立。三个月后,在宁远锦州前线袁崇焕指挥明军又一次打败了凶恶的满清八旗兵丁。残酷的战争过后为了给宁锦前线损失惨重的军队补充兵将,在战事过去的这年七月,朝廷下令在山西、山东、河南三个省份开始了挑兵选将。老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了挑选领军的将才,同时在这三个省份开始了乡试武举考试。
朝廷下令挑兵选将充实边防,地方上各级官员与老百姓无不积极响应。袁崇焕一介书生上的战场就打败了横行关外无人能敌的努尔哈赤和他的满清旗兵。这消息让听到它的人们心里倍感鼓舞,不说山西山东,单说这河南一省,报名参加和地方上推选的武生就有千人之众,自古以来世人皆知河南是武术大省。唐朝时有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广为流传,宋代有岳飞精忠报国传千古,尚武之风代代传承。老百姓有如此多人争着为朝廷守边,这在大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是少有的盛事。因此朝廷特恩准在河南一省两府九州一百零八县开设了两处考场,设在省府开封的考场名为豫东考场,同时将豫西考场设在了时称河南府的古都洛阳。大明朝过去了两百多年,在洛阳开武科乡试这还是第一回。“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怀抱报效天下梦想的年轻人,无不争着要在这武举考场上一展身手,以实现自身人生的价值与追求。
地处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以北的古怀庆府八个县的武生,被安排到了一河之隔的洛阳豫西考场参加这次乡试,武生们习文练艺多年的功苦终于可以通过这次武科乡试走上正途为国家守卫边防去了。
话说明朝天启六年七月的这场武科乡试,因为考中的武举要到山海关外去打仗上战场,与平常年境所录取的武举相比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武生们先考的是文试,文笔不通,对兵法战略理解不透的武生,在这开场的文试场上就被选了下来,朝廷选将才要的是文武全才,因为这次考中的武举是到关外上战场,与平常年月武生用银子行贿考官买一个武举的名头的做法有所不同。这第一场文试就让许多武生败下阵来,接下来才是武举考试的第一场力试,二百斤重的一对石锁是考场上最轻的一对,举起这对石锁,就进入了武举第三等候选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轻量级选手,这些武生虽说力量不是很大,但个个都是身手矫健之辈。能举起三百斤重的一对石锁的武生,进入二等选手。这最后一对石锁是考场上最重的一对,有五百斤重。武生们要想举起它,两臂得有千斤之力,没有霸王之勇的人们自然是离它越远越好,弄不好要是伤了筋骨可是自讨苦吃。这第一场力试把武生们分成了三个等级,这些来自豫西各地的数百位武生无不个个奋勇争先,争敢进入这三甲前三名的名额,竞争场面的激烈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经过文试力试两场考试,能进入到第三场射艺比试的武生就只有百多号人了。射艺比试历来是武举考试的重头戏,马战步战排在了后面两场。射箭术历来是评判武生技艺水平高低的第一场考试,当年吕布辕门射戟惊退了两路争斗的兵马,显示了其高超的射艺技法,人们每当提及此事无不心生敬服,叹为观止。
在考官们的安排下,武生们挨个上场列队等待,监考官在场上按名册上的地域姓名叫着一个个经过两场初选胜出的武生们。射艺比试武生们上场只许射三箭,百步外的场上竖着箭靶,以靶上红心为准,射艺考试完的武生按所得分数分别列队,射不中箭靶或射中了分数太低只能回家继续练习,当然也有武生回家后就转行种地或是做点小买卖,这都是个人的性情天分。话说这天临近午时,随着监考官大声叫到:怀庆府温县武生陈王廷上场。话音刚落地,就见一位身高八尺有余,身着布衣,头戴轻便遮阳巾的武生大步来到了场上,和所有上场的武生一样按照考官的吩咐取弓弯弦,这第一支箭便搭在了弓上,只等考官示下便可开弓放箭,就在这箭在弦上之时,考官却并没有急于下令放箭,而是两眼盯在了陈王廷扣在弓弦的手上。原来,新上场来的陈王廷手中除了扣在弦上的一支箭以外,竟将准备射出的另外两支箭同时也夹在了手指之间。这种手法除了显示手上有力之外,便是利于连环射击,其名曰“连环扣”,战场上遇上数量众多的敌方,这连环扣的手法可用来快速的射杀对手,破众敌之胆。世人只知这“连环扣”的叫法,却不知它是怎样炼成的功夫。因为在战场上见过这样持箭的敌对一方,往往只有死路一条,除了手臂上有力之外,只有勤学苦练射艺的人们才能摸到这门绝世技法的门径。
惊诧之余的考官在呆看了一会陈王廷握箭的手上之后,还是发出了放箭的指令。随着考官的一声令下,弓弦响处这第一箭正中靶上红心。第一支箭,满分。也是这考官故意要显示一下这位新上场的考生的技艺,大声的报着分数。随着这声音刚一落下,接着便示意放第二支箭,随着这示意放箭的话音刚落,第二支箭已离弦而去。只见这第二支箭在射中靶上红心的同时,竟将先前射中靶上红心的第一支箭只挤落在了地上,惊奇不已的监考官们还没有见过有如此神奇射艺的武生,吃惊之余在确认了场上的情况后还是迟迟报出了第二支箭只满分的分数。考场上下围观的人群这时也发出了一片叫好声,此时的人们看了半天还没有见过的那位武生在场上能接连射中靶上红心的场景,考官迟疑的心态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这么好的射艺自然得到人们的一片叫好声。随着人们的叫好声刚落下一起,考官便示意放这第三支箭,只见场上的王廷如前一般,弓开如满月,流星一样的第三支箭在人们惊奇的眼光中和第二支箭一样,在射中靶心的同时竟将前面的这支箭挤落自在了地上,惊奇的人们再一次发出了雷鸣般的叫好声。原来这样的射艺有一个好听的名称叫做“凤夺巢”,场上场下观看的人群也有听说过这种射艺的人们,但那只是流传千古的传说,多少年来,人们只是在传说中听说过这只有神射手才能射得了的“凤夺巢”,这种射技传说是几千年前古人创下的绝技,时间不知过去了多少个千年,人们也只是在传说中听说过这种射艺,从来没有人亲眼得见,今日能在这豫西首府洛阳的武科乡试考场上见到从怀庆府来的武生陈王廷不但能手持“连环扣”而且还射出了人们只在传说中听到过的“风夺巢”,自然是千古兴事,实在是出乎人们的意料,考场上下除了成千上万观看的人们以外,主考席上坐着的是朝廷派来的各路主考官,而坐在台上中间的这位大人正是封藩洛阳本地的福王朱常洵,和台上台下考场内外的人们一样,福王也被这位来自怀庆府温县的武生陈王廷射出的“凤夺巢”给惊的兴奋了起来,要知道这样的射艺如果上了战场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之首只是弹指间的事情,人们已经是多少代人只是听说而没有亲眼见过这让人惊喜的场面了,老天爷有眼,让人们见识了这神奇的射技,真是三生有幸。
而这时的考场内外除了一片叫好声外,就是人们的大声呼喊声,呼喊着让这位怀庆府来的武生陈王廷再射一箭。原来,先前人们并没有太在意这位武生的举动,特别是站在后面的人群,听到场上的人们齐声叫好,这位武生举手之间竟射出了这只在传说中只有神射手才能射的了的“凤夺巢”,一些人先前由于没有太在意,加上站的位置相对于前面的人群比较远,并没有看清场上的情况,听的人们叫好,便一心想再见识一下。看过的和没看到眼里的人们大声呼喊着让人再射一箭,以饱眼福,但这里是考场,是考武举的地方,能不能再射一箭让大家以饱眼福,只能是场上的主考官们说了算,考场上考武举,三箭定前程,不是谁想多射一箭就能射的了的事情。在众人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呼喊一再要求下,抱有同样好奇心态的主考官们在征得福王朱常洵的同意下,让这位怀庆府来的武生陈王廷随意再射一箭,以谢众人如此热心的叫好,这么多人的叫好也同样鼓舞了王廷。
说起来这武举考场上的射艺比试那都是平射,站在前面和高处的人们还能看得清场上的情况,后面的人群也就只能听个大概。前边的人群叫好,后边的人们只能干着急,因为看不清场上的情况,也不知这场上的武生陈王廷到底是何等身手竟能射出这千古绝技“凤夺巢”。好在这时众人的热情提醒了场上的王廷,再这样平射一箭,站在后边的人群还是看不清这场上的情况。想让众人都看得见,就只能往高处射出这一箭,心中想着高空中有什么目标能让众人看的见的时候,头已抬起来往空中望去,真是天意,就在王廷心中想着抬头往天空望去的这时间,只见不远处有一群鸽子正向考场上空飞来,这可真是老天有意成全,自己何不来个箭射飞鸟,满足一下众人的要求,说起来这鸽子是极有灵性的东西,当它在人们的上空飞过时,地面上稍有什么动静对它不利,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所以很少有人能将空中飞过的鸽子击落。只见场上的王廷早已弯弓搭箭,只在这群鸽子飞越当空的瞬间,迈步间腾空而起,人已飞起在了半空中,就在人们惊奇的观望中,半空中的王廷来了一个鹞子翻身。就在面朝天空的瞬间,将手中的箭支急射而去。这一箭正中领头的鸽子。原来这半空中翻身一箭是王廷使的一个障眼法,免得使警觉性超出其他鸟类的鸽子在发现有人对它放箭而提前溜掉,随着鸽子中箭落地的同时,王廷也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刹那间场上场下的叫好声响彻了整个考场内外。
在接下来的两场马战步战中,身高八尺有余(古时的一尺约合今天的7.5寸),两臂有千斤之力的王廷便是以无人能敌的成绩夺取了这次武举乡试的一甲第一名,而排名在王廷之后的是洛阳本府所辖登封县人李际遇,这两位夺得这场武举乡试一甲第一和第二的两个人在后来的日子里也成了好友,多年后的崇祯十一年,李际遇在家乡率领饥民造反上山拉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其后王廷适在家中守制期间,受崇祯皇帝的委托,单人独骑上的玉带山劝说李际遇不要反叛朝廷,这些都是后话,咱们接着说一下从考场上下来的武生们。
话说王廷自从考场上一显身手和其他八位一同考中武举的武生们受到了洛阳百姓和各级官员们的一致称赞。封藩此地的福王朱常洵更是在自己的福王府设宴款待了众家武生们,一科中的九位武举,真是可喜可贺,朱家天下先祖有德,大明朝英才辈出,有了这样一群英雄镇守边关,天下众生才能安居乐业。武生们多年的功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虽说这武举考中了就要上战场,但那是为国家,为民族,为朝廷出力的地方,好男儿就应当在朝廷用人之时挺身而出,在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之时奔赴沙场,这样才能不负朝廷栽培之恩,报父母养育之德。席间福王的一番话让众家武生人人热些沸腾,恨不得插翅飞向边关的战场,挥起手中的刀枪杀光那些扰乱了人们平静生活的清狗们。
从福王府中出来后,九位武生便相约住在了洛阳城边上一家较大的客栈里,这家名叫悦来客栈的店家店面宽大,好便于武生们随行的伴当及马匹集中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而且这地方离考场较近,接下来单等着朝廷发文张榜公布,武生们便可领着千军万马奔赴沙场去了。
时间在人们的等待中一天天过去了,从七月等到了八月,也没有等来朝廷发榜的公文,要说从河南的洛阳到京城,虽说有一千多里路程,但要是骑快马最多三天就可到达,十天打个来回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是骑毛驴都能走两个来回,七月流火的季节正是地处中原的河南一年里最热的季节,天气炎热加上人们心里等的着急,每一位武生心里就像着了火一样焦急万分,就在人们纷纷猜测朝廷上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的时候,终于从京城传来了消息,不过这消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要考中了武举的武生们每人交纳五千两的银两,交了这五千两银两,朝廷才给发榜,不发榜就等于说这科乡试考中武举的武生们是白忙活了一场,朝廷是不是昏了头,这考中了武举是要为朝廷守边卫防去,上了战场就等于是到生死场上走一回,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可是连老天爷也说不准的事情,为朝廷出力为国家守边,临上战场先交五千两银子,先不说就是把家给卖了能不能凑齐这五千两银子,就是有这笔银子也不可能买个武举的名头,这既要钱又要命的狗屁武举不要也罢,白考就白考这一回,等了一个多月的九位武生纷纷打点行装,招呼同伴,心灰意冷垂头丧气的各自相对抱拳告别,各回各的老家种地去罢。就在这时福王朱常洵来了。
福王来了,因为福王在众家武生考中武举的那天为大家摆酒庆贺,互相之间颇有好感,福王在自己的府中也听到了朝廷传下的话来,说是要让这一批考中了武举的武生们交五千两银子才给出榜的消息,而这消息是河南府的官员们在得到这个消息的同时告诉了福王,众武生们考中了武举是为了上战场,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人到关外去打仗,五千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钱,武生们就是把家给卖了也不一定能凑齐这么一大笔银两,河南府的官员们也替武生们觉得冤枉,这事放在谁头上也不会用五千两银子给自己买一个送命的差事,众人散伙各自回家种地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科考中九位文武全才的武举实在难得,武生们一旦各自回乡想再把他们召拢回来就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情,如今关外战事连年不断,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从京城传来的消息有误武生们又各自回了家乡,岂不误了朝廷的大事。可这消息确实是从朝廷上传下来的,官员们又不好出面解释什么和阻拦武生们回家,就想到了封藩洛阳的福王朱常洵,福王是当今圣上的叔王,真正的当朝亲王,由福王出面给武生们解释一下,先把众人留住,然后再到京城朝廷上打听清楚事情的真相。毕竟这河南一省两府两个考场上下来的众家武生的命运牵动的人们实在太多,如果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让武生们各自回了家,朝廷要再想让这群武生们上战场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真要是到了朝廷用人的那一天,河南全省的武生们又有谁还会再来应试这要钱又要命的狗屁武举,就是各地的官员们也无脸面对全省的百姓,听了河南府的官员们说明了情况,福王一边安排人马赶往开封的豫东考场,收留下豫东考场上下来的武生们,一边亲自来到了武生们寄住的悦来客栈。
当福王看到众家武生们脸上无奈的表情时当即表示,自己定当尽快想办法把事情搞清楚,朝廷上一定是有人误传了消息,当今圣上是绝对不会这样对待这件事情的,请大家耐心等待几日。我本人将尽快上书天启帝说明事情的原委,这么多人住在客店里也不是长久之计,就请大家搬到我朱常洵的府上去,这样一旦朝廷上有什么消息,也好及时告诉大家,有福王这样的亲王出面挽留众人一番话说的顿时让众人的心里总算是轻松了起来,本来住在这客店里人吃马喂已经掏空了几位武生的行囊,有些已经欠下了店家的饭钱,到了秦琼卖马的境地,福王如此热心相助,想来事情或有转机也未尝不是不可能,便在洛阳多停几日到也无妨,就相随着来到了福王府上。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年间的后期封藩到了洛阳,到了天启六年,已经过去了十余个年头,多年来,福王利用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从事着朱家历代多数藩王不愿从事的商业贩运,将东南江浙一带盛产的盐、茶叶、丝绸向西北贩运到陕、甘、蒙等地,不长时间就积累下了巨额财富。从天启三年开始,在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渐成气候的魏忠贤把福王的封地从当初封藩洛阳时的五千顷土地削夺了三千顷,同时禁止了福王从事的商业贩运,直把这位福王气的个半死。当初到洛阳的福王本打算不在京城与兄朱常洛争夺太子之位而做一个富家郎,哪里想到没过几年朝廷上竟出了魏忠贤这样的奸贼,这削藩禁商之恨在福王朱常洵的心中早已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发誓要在适当的时机铲除魏忠贤这伙奸贼。
话说这豫东考场上考中了武举的九位武生,没过几天也来到了洛阳,这两边考场上下来的十八位武生全被福王收留在了府上,平日里武生们除了在一起切磋武艺或是探讨兵法战策,另外就是在耐心等待朝廷上的消息,连日里福王接连派了几拨人马到京城去打听消息,并且很快这事就有了回音,向武生们索要五千两银子的事情确实是从朝廷上传下来的,但这事是魏忠贤亲自口传圣旨征收的出榜费。好一个魏忠贤,朝廷开科取士是为国选才,胆大的魏忠贤老贼竟把手伸到了考场上来,死到临头还如此猖狂。有几位武生听到这消息当即就要提刀上京城宰了这老贼,看着这群情激奋的场面,福王耐心向大家作了解释,要求大家静下心来,自己要上书天启皇帝,一定为大家讨个公道。自身虽说也深受老贼的祸害,但这不过是个人恩怨,大家尽可以安心住在我的府上多等几日,自己就是这福王不做也要为大家争个明白,讨个说法,如果哪位家里有什么困难和事情,我朱常洵定当竭尽力量相帮。每个人听了福王这番话,心里都十分感动,大家心里也清楚,福王这是真心在帮助众人留住大家,这是每个人再明白不过的事情,就拿平日里在福王府的吃住来说,每日里一日三餐福王都亲自作陪,到了晚间休息时分,福王更是亲自查问每个人的冷热,说句心里话,像这样的朱家藩王天底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并且还要上书天启皇帝为大家讨个公道明白的说法,天下虽说是朱家天下,但朝廷内外却是魏老贼一手遮天,弄不好这可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福王这么做可是引火烧身,拿自家的性命在为武生们做保。魏老贼尽管势倾朝野,福王这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行事,但事情还远没有到了要福王人头的地步,话说回来,真要是为这事到了要福王人头的地步,不光天启帝不会答应,朱家各地众多藩王也不会答应,而这时聚在洛阳的豫东豫西两地一十八位武生手中的刀枪更不会答应,虽说魏忠贤阴险凶残,但要是杀福王这样的亲王,他还是要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福王的对手,况且福王也非等闲之辈,坐在洛阳等着魏老贼来要了自己的性命。
话说间这时间就到了这年的十一月,信王朱由检到了洛阳,这年只有十六岁的信王朱由检是从京城来的天启皇帝的弟弟,长得是白净文弱。信王朱由检本来是出京到封藩之地的开封去的,但是人并没有到开封,而是过了黄河就被福王派人暗地里接到了洛阳,原来这天启帝预感到自己去见朱家先祖们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而自己也没生下一男半女,朱家江山的继承人选就只能落在信王朱由检这位弟弟身上,为了使自己身后这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在京城免遭不测之祸的发生,在和张皇后商议后,由皇后暗中联络家住河南祥符的国丈张国纪,在国丈张国纪秘密与福王协商后将名义上出就封藩之地开封的信王朱由检秘密接往了洛阳,后来的满清人在康熙年间编修明史时离这段时间已过去了八十多年的时间,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河南省府开封与河南府所在地的洛阳已经是连遭战火的摧毁。李自成不但放黄河水将开封古城淹没在了十几米深的地下,还放火将洛阳城烧成了一片焦土,当年编修明史的满清人又是用文字掩盖这段历史真相的一个朝代,致使后来的人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段历史的真相,皇权微弱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连自身都难保,怎么能保的了信王朱由检登上了皇权的顶峰,并且还铲除了魏忠贤一伙奸贼。满清人用文字掩饰了明朝末年的历史,历史在这里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些残破不全的传说。
说起祥符这地方今天的多数人已不知所踪。祥符这地方就是河南的开封,有明一朝,开封此地曾经两次更改地名,先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坐镇开封指挥了收复北方的战争,战争过后,洪武皇帝改开封为北京,一时间南北两京并列,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与其侄儿朱允炆争夺帝位之战中,中途无援进退两难的燕王在开封得到了兵员和物资的补充。夺取了大明江山的朱棣随后将北京这地名用在了燕京,而将原为开封的北京之地改为祥符,此后一直到了清朝顺治八年,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的清王朝将祥符这地名弃之不用,重新使用了开封原有的古老的地名。
自从武生们被接到福王府之后,福王接连多次上书天启帝,但这些书信犹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朝廷上是魏忠贤一伙奸贼把持着,这眼看着到了手的银子被福王把武生们接到自己府上给弄的没了影,这书信还能到了天启皇帝的手里嘛,几次三番上书都没有回音,反过来到让在福王府上的众家武生们心头更加充满了怒火,好在福王好言劝解,仇恨的怒火总算没有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信王朱由检到了洛阳,形势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洛阳城内城外暗中也加强了戒备,人们私下里都知道天启皇帝身体有病,至于能支到哪一天只能是老天才知道的事情,天启帝身后无人,将来这朱家江山就只能由其弟弟信王来接继,如今信王到了洛阳,自然成了人们私下里议论的对象,武生们这段时间着实让福王的一腔诚心所感动,自从信王到了府王府上后,众人主动行动起来把个福王府守护的似铁桶一般。虽说在京城的魏忠贤把持着宫廷内外,但身在洛阳的福王也正在时刻准备着把这老贼送上断头台,并为此集聚着一切力量。
话说王廷自从考场上下来后在无奈的等待中与众家武生一样被福王接到了福王府上,这年二十六岁的王廷本以为通过自身多年习文练艺的功苦在较武场上博得一个好的前途,为朝廷为国家为民族征战沙场,这也是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与梦想。说起来陈氏自洪武年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被移居温县以来,世代以耕读传家,虽有家传武艺,但从不以武艺追求功名,只是这朝廷到了这天启年间已到了天下大乱之际,从万历年后期,起身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努尔哈赤一步步已经发展壮大了起来,北方接连不断的战争让地处中原的河南也感到了不安,北方的战乱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朝廷到了用人的时候,平常习文练艺的人们再也不能闲居在田间地头了。
朝廷到了用人之时,陈家的武艺自始祖陈卜沿传到王廷这一代人已经传了九代,虽代有传习但均无外显,成年后身高八尺有余的王廷,两臂更是有千斤之力,较武场上艺惊洛阳城的射艺是平日里苦练本领积累的结果,为了练就这门绝技,单单练习射艺用断的马尾丝不知有多少根,起先用马尾丝线吊住铜钱练习,熟练后再用杨树叶,古人称这种射艺为百步穿杨,当风中摆动的杨树叶被箭头准确射穿后,再在百步远竖一箭靶,靶心只留能容下箭头穿过的一个圆洞,这一动一静之间显示了王廷超乎常人的技艺,从小练就的家传武艺更是让王廷技高一筹,考场上无人能敌的马战步战其背后是他人难以想象的磨砺与功苦,可是这世道奸臣当道,自身纵有冲天的本领,也没有用武之地,好在自从到了福王府上后,福王那兄弟般的亲情和家人一样的关怀让从考场上下来的不愉快心情缓和了许多。既然不能为朝廷出力,就在洛阳为福王府上做点事情,天下是朱家天下,为朝廷出力是给朱家出力,在福王这里当然也是给朱家出力,朝廷不留人,就在洛阳为福王出一点力,以谢福王关爱之情。
自从信王朱由检到了洛阳福王府上后,得知王廷考场上能射的了“凤夺巢”这样的千古绝技,并且还能箭射飞鸟,心中佩服的无以言语,而且武艺上更是无人能敌,便一心要跟随王廷学一学陈家的武艺。得知这一情况,福王更是高兴万分,王廷一身过人的本领与高超的技艺如能让信王学的一点皮毛自然是好事。说起来自洪武皇帝打下这大明江山以来,到了这天启皇帝身上,朱家先祖好武的血统经十几代子孙传下来,已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早已失去了其先祖一统天下的雄风。十六岁的信王朱由检要跟王廷习武自然是好事,在福王的全力赞同下,正在福王府上闲着无事的王廷欣然接受了信王跟随自己习武的请求。
原来这信王朱由检自小在宫廷中长大,自身又非正室所生,在宫中受尽了下人们的白眼与欺负,时常便想学点武艺强壮自己的身体,在京城又苦于没有机会结识精于武艺之人,得知皇兄安排自己出就封藩之地后,心中像似飞出了笼中的鸟儿一般,过了黄河后就被福王接到了洛阳,这才明白自己身处险境,作为皇兄身后朱家江山的继承人,十六岁的信王更觉得自己应该习的一门拳技,强壮的身体自然能担起来朱家江山这幅重担,但此时身在洛阳中了武举却前途茫茫的王廷做梦也不会想到请求自己教授武艺的信王在不久之后的日月里竟成了大明江山的最后一代帝王,这一教一学之间,让王廷与信王两人之间就产生了常人少有的信任,日间不用多言,到了晚上一床同眠的两人有着说不完的话语,福王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有了王廷日夜相伴在信王身边,魏忠贤即使伸出无处不到的魔掌也伤害不了信王一根毫毛。这也使得自从信王到了洛阳后福王紧张不安的心情得到了一些缓解。
在这让人感到轻松的日子里,冬去春来,时光很快就到了天启七年的七月,身在洛阳的福王接到了张皇后从京城传来的信息,天启皇帝已命在旦夕,望信王火速赶往京城。皇后张嫣是河南祥符人,其父张国纪在天启三年因魏忠贤设计陷害自己的女儿,身为国丈的张国纪与魏忠贤老贼在朝廷上进行了几番争斗,终因势单力孤被老贼剥夺去太康伯的爵位后,回到了老家祥符。
深为女儿命运担心的国丈张国纪回乡后与福王加强了沟通,为了不使天启帝病体不支的身后,魏忠贤要变朱家天下为魏家朝廷的阴谋得逞,国丈与福王两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原本以为缺少人手帮忙的两人想不到天助人意,从豫东豫西两地考场上下来的武生们在被魏忠贤老贼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竟被福王意外的收留了下来,收到皇后从宫中传来的消息,国丈张国纪火速从祥符赶到了洛阳,两人面议后,定下了由十八位武生与福王府上挑选的二百名勇士护送信王火速赶往京城,国丈随行照顾信王一同进京,以便赶在天启帝闭眼之前这兄弟两人能见上一面。可这时的信王朱由检并不在洛阳,而是早在一个多月前随王廷回怀庆府的老家收割小麦去了,心急火燎的福王急忙打发人到一河之隔的怀庆府召王廷与信王立马赶回洛阳。
信王朱由检与王廷是五月中就一起回了王廷的老家,进入夏季的河南正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了一冬一春进入夏季才成熟的小麦,是人们一年的主要口粮,到了这个季节的人们无论是在哪里求学做官还是经商都要赶回来参与进这夏收小麦的农忙季节里。吃了十七年粮食的信王朱由检,从没有见过农民是怎样收割小麦的,当听说王廷要回乡收小麦后,便执意要随王廷到乡里去见识一下,在征得福王同意之后,一行人过了黄河回了王廷的老家。
王廷的家乡在温县县城以东的清峰岭上,到了温县县城,向东过了郭门大街十字路口后继续向东前行,在过了两条大沟三条水渠有十多里路程后转向南行,过了路口两边几户人家后显出了一条深沟,在沟口略显平坦的路中间有一座小庙,庙不大,里边供奉着一位威风凛凛竖握铁枪的神人,当地人称这座庙叫铁枪庙,据传说这位竖握铁枪的神人在宋时为保得一方平安,与入侵此地的北方来敌大战七天七夜,在打败了入侵者之后,这位手持铁枪的神人也因力竭而亡,后来的人们为了不忘这位先人为保一方平安做出的功绩,在他亡故的这片土地上立起来这座庙宇,庙虽不大,但香火四时不断,在庙的一边有一条土路,顺路到了庙的后边,就进入了到陈沟村去的这条大沟,沟宽约有一丈五到两丈不等,从沟口进来沿沟底的土路一路向南,这沟是越走越深,从进入沟口的二三尺深度,渐渐地两边沟沿上的庄稼开始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到了沟中腹地最深的地方约有两丈深浅,两边沟坡上长满了自然生长的枸杞丛,特别是到了秋后,沟的两边坡沿上到处是这挂满了红色杞果的灌木丛,诧是喜人,沟沿上从北到南是两排两人合抱的柿树,树身两人合抱的柿树据传说是从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时亲自提倡种下的救命树,怀庆府此地在元末明初的几十年战乱中几无人烟,从洪武三年后,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被迁移到此地的百姓人家在遇到灾荒年月时,居无所食的人们多数又逃往他乡,深念百姓疾苦的洪武皇帝下令在怀庆府此地广植柿树,枣树等干鲜两食的果树,用来解救百姓遇上灾年因无食而人走地荒的凄凉,后人就叫这柿子树为救命树,沿着沟底高低不平的土路走了约有三里路程,前边出现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深沟将南北方向的大沟拦腰截断,形成了一处十字交汇路口,在这十字沟口西南角坡跟沿上,有一条人工开凿挖成的斜坡,顺着这条在灌木草丛掩映下的坡路上去。到了坡顶眼前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桃林,顺着这桃树林间的小路向南望去,在这沟岭起伏的青峰岭上的这一地段不断升起的炊烟下出现的这处村落,就是自清朝中期以来直到近代天下习武之人谈艺必提的陈家沟,
有着世外桃源般景色的陈家沟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上原来的地名叫陈沟,又因进入村落途经的这条大沟又深又长在温县当地实无第二,当地人又称陈沟为长沟从明朝洪武初年陈姓始祖陈卜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迁移定居此地,到了王廷这一代人,陈氏在此地繁衍生息了九代人,两百多年间陈氏族人由原来的一户人家已发展到了有千人之众的大家族,人丁兴旺的陈氏族人不但继承了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而且还传承下来了其祖上传下来的世称长拳的一套五十五路拳艺,王廷在此后的岁月里又将这套祖传拳艺扩编锤炼成了108式,而且式无重复,这套式无重复的108式长拳后被同在一乡居住的郭氏族人郭永福带到了山西洪洞县,这是后话,在此后的岁月里人们再也无人习练这套108式的长拳,转而专攻王廷创下的十三式太极拳了。
话说王廷和信王朱由检离开洛阳到了王廷的家乡,就开始了抢收小麦,这小麦从五月发黄成熟就开始收割,运进打麦场里就到了六月里,等到了入仓已进入了七月时节。小麦要抢收是因为在六七月后,河南当地便进入了多雨的秋天,为了不使这长了一年的小麦在随后到来的秋雨天里因天气原因发生霉变使人们失去这一年的口粮,只有连续多日没日没夜的到田间劳作抢收抢晒。这种高强度的田间劳作历来被人们称作虎口夺粮,其紧张气氛与上战场一般,但凡能动手动脚的老幼妇男全部上场。从未见过农民在田间劳作的信王朱由检亲自体验了一把这把人累的躺下去就不想起来的农活。每日里汗流不止的劳动倒把信王锻炼的像换了个人似的。从京城到了洛阳时的文弱小王爷已不见了踪影,两个月农活干下来信王已成了体力充沛的大小伙,完全变了一个人。就在这时,福王打发的人到了王廷家里,事情来得紧急,容不得多想,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的王廷即刻约了自己的同乡好友,与信王一道在这天夜半时分动身返回了洛阳。
三人半夜时分动身回洛阳,本来打算在天亮时分赶上这第一趟渡船过河,下午便可回到洛阳。东方启明星升在空中两丈高的时候,离渡口已经是没有多远的路程了,可就在这段离渡口没多远的路上,遇上了从渡口边过来的一帮人。因这黄河水势无常自古以来从不夜渡,天还没大亮有人从渡口边过来,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便招呼着上前想问个究竟。不问不知道,这一问到让人心中一惊。原来这渡口上头天晚上天黑时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人,所有渡船被这些人扣在了岸边,不准任何人过河。这帮人就是因为无法过河而返回来另寻去路的。听到有人在渡口边扣下船只不准行人过渡,王廷心中立刻提高了警惕,而这时返回又无路可走,便招呼友人保护信王在离自己身后二里外跟进,自己一个人打马直奔渡口而来。
在怀庆府通往一河之隔的洛阳府官道上的黄河渡口就是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龙门渡口的黄河渡口,又称北龙门渡口。繁华的洛阳城在华夏悠久的历史上共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立都城,每个朝代都要开科取士,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遇上朝廷开科取士便纷纷从南方、北方到这洛阳城应试,希图在这里通过会试走上仕途。经过帝王会试步入官场的学子们通常被人们视为跃进了龙门。洛阳南边的洛河与它北边的黄河是南北两方学子们进入洛阳的必经之路。人们为图个吉利,统称这洛阳南北的两处渡口叫做龙门渡口,只是有南北之别。洛河上的渡口叫做南龙门渡,而黄河上的渡口叫做北龙门渡,取名龙门渡口是寓意学子们过了这渡口进入洛阳便能高中榜首跃进龙门。要说天下叫龙门的地名不知有多少地方,但独有这洛阳南北的两处龙门渡口有着悠久的历史。
崇祯十四年,占领洛阳的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洛阳停留,初占洛阳的李自成在分兵把守洛阳当地的四方险要时,不知这洛阳南北有两个龙门渡口,兵将们听到李自成传下令来要守住龙门渡口后,在没有分清南北的情况下,全部人马都来到了洛阳南边的洛河边上,只守住了一个南龙门渡,致使北龙门渡口无人把守,地名上的重复造成了防守的失误,对洛阳的历史,地理文化没有多少了解的李自成一怒之下竟下令将北龙门渡这地名改成了老河口并刻石以记。从那以后,人们也就慢慢习惯了老河口这叫法。北龙门渡这地名也就淡淡地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话说王廷单骑直奔这渡口上来,座下的这匹汗血宝马是到了福王府时福王所赠,原来福王在与西域商人交换货物时,特意从西域来的商人那里挑选了几匹西域良马,原只为长途贩卖货物时备下个好脚力,没承想被魏老贼禁止行商,这马就被闲养了起来。看到身材高大的王廷,觉得这西域汗血宝马正好与王廷匹配,果真是好马配英雄,有了这匹汗血宝马,原就身材伟岸,貌赛天神的王廷更增添了几分豪气,这追风逐电的汗血宝马后来与王廷相伴了许多年。
初听从龙门渡口折返的行人说是这龙门渡口上来了一帮人不让人过河,由于天黑,这些行人也没看清有多少人就吓的走了回头路,这也让听到此信的人们心里没个底,但王廷艺高人胆大,心里想弄个明白,便一个人打马直奔这渡口上来了。黄河边的河滩地里黄沙漫漫,野草丛生,只有在离河边不远的地方开着有十几家客栈,这中间有一家较大一点的客栈由于是怀庆府地方官办的客栈,而老板也为人谦和,讲义气,生意还算兴隆。由于地处黄河龙门渡口边上,此店便起名龙门客栈。这家客栈就是被行走于大河南北的客商传名天下的龙门客栈。这十几家大小不一的客栈是专门为来住于这条道上的客商因夜晚过不了黄河而设。由于到洛阳去考武举,一来二去,王廷就和这龙门客栈的掌柜熟悉了起来,本想一人先行到这家客栈打听一下看能否过的河去,没想到人还没到河边,倒先把河边上的一大帮人给惊动了起来。原来这汗血宝马马快蹄响,在里余外的地方便惊动了河边上这伙人骑乘的马匹,一大群马匹的惊叫嘶鸣声把这伙人也给吵醒了过来。这伙人由于刚到黄河边上一夜也未好好睡一觉,眼看天要快亮,刚要迷糊一阵,又被这马叫声给惊醒了起来。
天没大亮在这空旷的黄河边上,一大群马匹嘶鸣声不断,也把这一伙人给惊动了起来。被马的惊叫声吵的爬起来的这伙人一齐站在了通往渡口上的路上,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人骑的什么马竟然在没影的地方就把一大群马给惊动了起来。一时间这路面上黑压压站了一大群人,当看到远处来的是一人一骑后,有些人又找地方迷糊去了,留下来的一伙人想看看这来人到底是干什么的。说话间王廷一人一骑眨眼间已到了这龙门客栈门前的路上,正要下马问店家打听个明白,不承想从路上站着的一群人中间传来了一声问话,来人可是要过河。还没等王廷回过话来,接着就又听到此人恶声恶气的说到,这龙门渡口从今日起任何人不得从此过河。听到这里,本打算到店家去问个明白的王廷转向这人问道,这路是官府修的大道,要禁止人们过河也得提前在路口出个告示,这么突然就断了大家的路,出门行路的人实是不方便,敢问客官,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人出的这禁令。只听对方冷冷笑了一声,告诉你可听好了,我们这是从京城来的锦衣卫官员,这禁令是朝中魏忠贤大人的口令。听了这话,王廷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这老贼真是欺人太甚,一年来心中压抑的怒火一时间就如火山一般喷发了出来,口里一边大喝到:魏贼,拿命来!一边从身后的马鞍旁抽出随身带着的青龙偃月刀,挥刀直接就冲向了路上站着的这群锦衣卫。
原来魏忠贤这些天也在密切关注着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病体,眼见得这位皇帝离咽下最后一口气是没有多少时日了,一边加紧让自己的侄孙过继给天启帝,准备接继朱家的江山,同时在宫中严密封锁消息不准外露。张皇后让其父传递消息的事情老贼也很快得到了实情,信王到了洛阳的行踪魏忠贤早已知晓,只是福王在洛阳防备严密,老贼派了几批杀手到洛阳想除掉信王朱由检都没有得逞,不得已只好放下手来。原认为等天启帝闭眼归天后自己的侄孙坐上帝位,然后再在洛阳名正言顺除掉福王与信王两人,没想到皇后竟将天启帝病危的消息传给了国丈,国丈张国纪与自己是死对头,而这个死对头又与福王相互交通。一个福王已让魏忠贤日夜难安,又加上一个国丈,更加让老贼头痛不已。在得知皇后将消息传递出去的同时,魏忠贤便让跟随自己最贴己的一彪两虎带领一千名锦衣卫星夜朝洛阳赶来,老贼想在这最后关头,在黄河边上的龙门渡口用武力挡住信王北上京城的脚步。送走这帮锦衣卫后,心中又觉不妥,便紧急精选了三千名力大勇武的太监与锦衣卫随后也朝龙门渡口赶来,但这些都是无用的徒劳。
就在魏老贼派出的第二拨三千人马赶往龙门渡口的路上时,此时的黄河边上正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当王廷耳中听到这些锦衣卫是魏忠贤派来的人马时,大喝声起的同时,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已到了这群人头上,喊杀声惊动了所有人,刀块马疾的王廷把对魏忠贤的仇恨变成了集聚在青龙偃月刀上的无尽力量,这伙人是上来一伙倒下一片,青龙刀所到之处,地上掉落的脑袋如西瓜般滚落了一地。从四面蜂拥而上的锦衣卫们做梦也想不到到了这龙门渡口边上才一夜时间不到就有人来要他们的命来了。这些人平日里在京城跟着魏贼仗着人多势众欺负弱小是骄横惯了的狗腿子,哪里见过有人胆敢拿刀砍自己,而平日只有自己拿刀砍别人的份,如今却颠倒了过来,一时间哭爹喊娘之声此起彼伏,有的只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吓破了胆的锦衣卫哪里还有还手之力,一彪两虎也在这场混战中不知命丧何处。
天色已亮的黄河龙门渡口,王廷会和众人将这堆锦衣卫尸体扔进了黄河里,打扫完战场后回到了洛阳。惊喜万分的福王在听完王廷在龙门渡这一战的情况之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王廷在一个早上不到一炷香的片刻时间里,就将千名锦衣卫扫进黄河喂了鱼,这件事着实让人太振奋了,这让原来心中忧虑人手不多的福王心中顿时踏实了下来。
就在众人高兴万分,准备着信王进京的一切事宜正要上路时分,早已起身在前面探路的人员传来了消息,又有一批锦衣卫与太监组成的三千人马已到了卫辉府地界,正在向龙门渡方向奔来。接到此消息的福王心中已有了全歼这伙锦衣卫的想法,一边让国丈张国纪将信王进京所需的一切准备妥当,一边将王府中原先暗中所养的勇士挑选了二百名,由十八位武生中的九位带领着先期过河埋伏在龙门渡口的周围,一切分派完毕,算准了这伙锦衣卫到达龙门渡口的时间,亲自带着另外九名武生来到了黄河岸边。无畏的勇士们,河对岸的锦衣卫就是残害了无数大明子民的凶手,为了大明江山稳固,一定要全歼这伙锦衣狗们,你们就是大明朝的功臣,去吧。九位武生在王廷的带领下直扑对岸。
话说从京城赶来这三千锦衣卫刚刚赶到黄河边上的龙门渡口,人困马乏,正在争抢着埋锅造饭,却发现了河面有几条船正向北岸冲来,待船靠的近一些才看得清楚,船上的人个个张弓搭箭,觉得不对头时,便急忙招呼了一大帮人站在河边想拦住这些船只不让靠岸。却只见从船上射来的箭支直向岸上飞来,站在前面的锦衣卫已倒下了一排,如飞蝗一般的箭支把这些这些锦衣卫压的趴在地上动也不敢动。飞身上岸的九位武生人人如虎入羊群,闻声从龙门渡口北、东、西三个方向围上来的二百位勇士与九位武生也一齐杀了过来。虽说这些锦衣卫都是魏老贼精挑细选的孔武有力的武士,但在十八位有万人敌般的武生面前这些人怎是对手。从中午过后接上手,到了下午时分,已经是没一个喘气的了,就连带着他们来的两彪两虎也倒毙在这黄河边上。这些人没有跑掉一个,而这时在京城的魏忠贤,正在做着美梦,有四千人的锦衣卫队伍在龙门渡口挡住信王,想来这朱由检一定是寸步难行,但这老贼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自己在一年前犯下的一个错误葬送了自己的阴谋。从豫东豫西两地考场上考中了武举的十八位武生在五千两出榜费的逼迫下,走投无路之际被福王收留了下来,在这十八位个个都是万人敌的武生们面前,如四千个酒囊饭袋般的锦衣卫与太监们,哪里能挡得住信王北上京城的脚步。低估了对手力量的魏忠贤,又一次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十八位武生以伤亡一人的代价全歼了四千名锦衣卫,信王朱由检也整备好行装在二百名勇士与十七位武生的护卫下快马加鞭向京城进发。当这一条条信息传到魏老贼耳中时,一切都完了,往日仗着人多势众耀武扬威的老贼到这时才发现聚在自己周围的这些孩儿、狗儿、彪虎孙子们整个就是豆腐渣一堆,经不住一拍就散了架,结果只能是自身死无葬身之地。
信王朱由检到了京城,成了大明王朝的崇祯帝,在信王朱由检登上帝位的险难经历中有功之人均得到了封赏。国丈张国纪恢复了太康伯的爵位,十六位卫护信王进京的武生成了崇祯帝的四品御前带刀侍卫,每人得封土地一千顷。王廷历经险难,锋刃之间冲在前面,陪伴信王度过了一年来最让人难忘的时光,战功卓著,被封为镇国公,皇家内侍卫总领,官二品随一品,封赏土地五千顷。要说得到封赏土地最多的是福王,几年来,福王为了维护朱家王朝费尽了心机,特别是信王到了洛阳这一年中,更是日夜操劳,为了不让魏忠贤变朱家天下为魏家朝廷的阴谋得逞更是呕心沥血。登上皇位的信王为了回报福王的恩德,除了恢复福王旧有的藩封土地以外,为了福王经商方便,把从洛阳到东南长江边上的扬州沿路所经过的地方全封赏给了福王,这一封就是一万顷土地,出门经商走的路都是自家的地盘,福王成了天下最阔的商人。
信王坐了天下,登基之初论功封赏,王廷得到了除镇国公,皇家内侍卫总领的一品武官之外,崇祯皇帝同时封赏了五千顷土地,要说论功劳,王廷的功最大,五千顷土地的封赏并不算太多,但王廷推让再三,坚持不要这五千顷土地,无奈崇祯帝坚持要封一片土地赏给王廷,没有办法王廷只好提出了要求,要封也可以,就把自己家门口青峰岭以南到黄河边上的黄河滩地封赏了就可以。这黄河滩地因为三年两头发大水,几无人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黄河边上的人们对黄河之害尤感无奈。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的王廷对这条不时吞食无数人的生命与财产的害人之河尤为痛心。当信王与王廷在家乡收割小麦时,空闲时间王廷也曾向此时的信王吐露了心声,自己将来如果有能力为乡亲们做一点事情的话,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家门口这条黄河给治理好,让它不再危害乡邻而造福后人。如今有此天赐良机,怎能错过。
东西横贯温县全境的青峰岭以南便是大片的黄河滩地,从上游冲出两山挟持的黄河在到达这里后形成了南北宽十数里的巨大河床,由于这里地势平坦,河水流速放缓,遇到发大水的年份,满河床的黄汤盖地而来。河水退去后,河床上泥沙堆集,河沟纵横,一片荒凉,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苦痛。前人也有治理这片河滩地的经验,有的植树载柳,有的修堤筑坝,但均收效甚微。如今信王座了天下,无论封赏多么好的土地也坚持不受,要给,就把自家门口这荒无人烟的河滩地封给自己。早已知晓王廷心中所想的崇祯帝怎能不完了王廷心中所愿,随即将怀庆府大半个黄河滩地封赏给了王廷,同时为了助成王廷心中的梦想,尽快治理好这片河滩地,拨发库银两万两,用于治理这段河滩地的费用。有了当今皇上的支持,王廷动员了陈氏族人及乡中父老在农闲时节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修堤植柳,终于将黄河这一段治理的驯服起来,为后人留下了“陈半滩”的佳话。如今的黄河滩在人们的不断治理下早已变成了“米粮滩”,更被今天的人们誉为“金河滩”。
话说王廷自从在京城被崇祯帝封为镇国公,总领皇家内侍卫的官职,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了一代帝王身边最贴近的人。当初的“布衣陈”成了衣着官服的“一品陈”,但这些并不是什么光耀的事情。时局动乱,魏忠贤当初阴谋夺取朱家江山时,朝堂上当初的文武百官被证以各种罪名,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正直的大臣们被杀放一空,魏老贼一伙奸贼被崇祯帝登上帝位后,该查办的查办,罪大的该杀就杀,该流放的流放。福王当初只想着怎样铲除老贼一伙,并没想到铲除了老贼一伙后,朝廷上竟然连个值班的大臣都没有了,没有了文武百官的崇祯皇帝倒真成了一个光杆皇帝,不得已只得将南京用于治理南方半个天下的六部官员请来北京,同时开科取士,决心要用儒术治理天下,中兴明朝。
用儒家学说治理天下当然是不二之选,西汉时已独尊儒术,但老话说,用儒术治理天下,需要用三十年的时间来培养人才,明朝经过万历朝到天启年的几十年时间,党派分争,宦官作乱元气大伤,朝廷成了杀场,读书人已没有几个拿当官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要说天下饱学之士也有,但朝廷上经过几十年动乱争斗,读书人已大多数不愿为朝廷出力了,要想让有文化的读书人为朝廷出力,朝廷就要拿出全新的气象来。当崇祯皇帝看到自八月自己登上帝位以来,经再三催促,在路上走了三个多月一直到十二月底才从南京来到北京的六部官员们时,心中是大失所望。自己急需要这些官员为自己治理天下出一份力,可这些官员老的老,弱的弱,没一个能精神饱满的为朝廷出一把力,无奈之下,这时的崇祯帝想到了能让人身体强壮的武术。
武术既然能强壮身体,读书人要是在攻读之余学练一下武术,有一个好的身体,岂不是两全其美。一心要用儒术治理天下的崇祯帝对身边的王廷言道:朕自登基以来,大臣们在朝堂上无精打采的模样,似这样的臣子如何能帮朕用儒术治理天下,朕观天下道家与佛家弟子虽也用功诵经参禅,但个个精神饱满,这都是沾了各门派自有的武术的原由,朕命你自今日起,搜集天下佛道两家的武术精要,结合民间武术有用的部分,创编一套适合读书人体练的儒家武术。
奉了崇祯帝圣旨的王廷积极的做着各种准备,说起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内涵极其丰富,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中正无偏,积极进取是儒家文化形态的具体体现。要创编成一套具有儒家文化内涵的儒家拳,并非一朝一夕能有所成就,当然,为了助成一代帝王要用儒术治理天下的梦想能早日实现,王廷于崇祯元年的三月踏上了寻访天下武学的路途。
说起来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除了道家武术与佛家武术,民间武术更是门派众多,且各有所长。当年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战场的需要,集民间十六家武术之精华,创编拳经三十二式,供士兵上阵杀敌与平时活动手脚之用。佛家少林武僧也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一大批佛门弟子,为使明朝的海疆安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读书人创造一套具有儒家文化内含的儒家拳,也只有从河南的登封少林寺开始。有崇祯皇帝的圣旨,王廷又以礼为先虚心请教使得武术家们的门派保守之风一时洞开。在习得佛家拳法精要后向西行到了华山,华山派武术是道家全真教开宗之地,武风盛行,要说道家弟子中虽说十道九医,但因诵经时间一长,同样也需要活动身体,但道家武术比起佛门武术而言,没有了少林武术的阳刚,多的是柔活,道家武术又分成了各有所长的武当派、华山派、崆峒派、青城派等众多门派,加上少林武术体系的少林、峨眉、泉州南少林。由于时间有限,王廷更是细心揣摩,用心察看,艰苦体验,期间又随时用心查访民间武术,探求各门派精华所在。经过十三年的艰辛努力,一直到了崇祯十三年,王廷在寻访了上百家各门各派的武术精要后,回到了京城。十三年的时间内,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以王廷天生的豪勇战胜了各种险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崇祯十三年,刚回到京城没多少时日的王廷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父亲多年在外做官,年老后回到家乡,自己已是多年没有在父亲跟前尽一点孝心。父亲的亡故,使王廷伤心不已。在告别崇祯帝后王廷回到了家乡,生前没有尽孝心按祖制应守孝三年,以尽人子之道。
十几年没回过家乡的王廷,只觉得眼前一切都变了。昔日荒凉的黄河滩里堤坝高筑,榆柳成荫,粗壮的树身正透着勃勃生机,树里行间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啃食着满地的青草,再也不是以往的模样了。十几年来乡亲父老大多都知道王廷在京城做大官,但这官到底有多大,多数人只是互相猜测。有人猜测王廷的官至少是一品的武官,因为这武官能做到一品已经是极品了,也有人猜测说王廷是“一字并肩王”,因为崇祯帝封给王廷的土地有五千顷,远远超过了朱家的一般藩王,与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当初封藩的土地一样多,都是五千顷,那福王又是当朝的亲王,崇祯皇帝的叔叔,与这样的亲王封藩的土地一样多,不是并肩王又会是什么。当然啦,也有些人回想起当初那位与王廷一起在家收麦子时的小王爷,如今成了崇祯皇帝的信王时,只是猜想王廷这官一定是极品,但王廷在京城这官做的到底有多大,因为是皇家内侍卫总领,身份的隐秘,使得众人只能是猜测了。
十三年来,王廷为了一代帝王用儒术治理天下的梦想早日实现,踏三山、寻五岳、足迹遍天下。为了使天下读书人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使孔门儒学能更好的服务天下人,不辞辛劳。三年的守制时间,也为王廷集约创编这套武术提供了时间,以儒家文化中正无偏,刚柔内含为载体,采戚继光当年创拳经三十二式为样本,用阴阳五行,易经八卦为经纬,观河洛汇流之势,用螺旋缠丝劲式统领全体,创编成了一套共分五路合计有二百五十八式的拳路,将二百五十八式的拳式分五路是为了让学子们在学文攻读的同时,将这套拳法分阶段进行习练。从蒙童开始培养,待到学文有成武艺也就达到了一定水平。这种一层递一层的习练武艺的方法使得人们有时间,有兴趣,并且也好日有进步。在这同时,王廷将自己家传的五十五式长拳进行了扩编,整理成了一套式无重复的108式长拳,其技击作用已不同于往昔的长拳。武术套路是整理好了,但世事艰难,风云变幻就在王廷回乡的第二年的崇祯十四年,正在王廷费尽心机创编这套儒家拳法的当口,李自成打到了洛阳。
李自成打到了洛阳,从崇祯二年开始,李自成就在陕西因年境饥荒和当地的官府闹了起来,战火越烧越大,李自成也从当初的小规模与官府对抗一步步发展成了有几十万人马的起义军。朝廷上下的腐败与地方官员的无能,促成了李自成要推翻明朝的决心。十几年来,李自成也不断领着队伍进出河南,但也只是一些小打小闹,但这次与以往不同,拥有了几十万人马的李自成攻城略地无人能挡。经商多年,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福王这次成了李自成攻取的目标。洛阳城池虽说坚固,但有人竟偷开了城门,福王朱常洵遭到了杀害,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城破之时,福王没忘了交代自己的儿子小福王朱由崧到一河之隔的怀庆府来找王廷,大祸临头的福王到这时才想起来自己的儿子只有王廷才能保护的了。
李自成这次攻取洛阳,在这之前,李自成再一次打进河南的风声使整个河南都紧张了起来。各地要组建自己的地方武装来卫护各自地方的安宁,温县县令在听取了众乡绅们的建议后与大家一起来到了陈家,因为众乡绅们一致推举由王廷出面组建温县自己的地方武装。正在守制期的王廷虽说在京城被人称作“一品陈”,但在家乡父老和地方父母官的极力恳请下,快意的答应了众人的请求,以武艺在乡间出了名的好的王廷,还没有在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做出过什么贡献。众乡绅与父母官登门相请,使得多年不在家乡的王廷倍受鼓舞,乡亲们还没忘了当年在洛阳武举考场上勇争一甲第一的陈王廷。由王廷出面组建带领温县地方乡勇团练这当然是众人求之不得的好事。
就在这地方团练组建不久,李自成就打到了洛阳,几十万大军在攻占洛阳后分掠各地,在防备严密的怀庆府城没有得手后,一支有三万人马的队伍便流窜到了温县地面上,王廷带领这刚组建不久的乡勇团练人数还不足一万人的情况下,分一半随县令守卫县城,自己带领不足五千人马的团练,给了这支闯字军以迎头痛击,全歼了这支随意闯入别人家园的队伍。王廷在这次卫护家乡安宁的战事中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口碑。
世事艰难,就在王廷率领青壮消灭了到温县地方抢掠的闯字军后,正在教练众人骑射,严密防备有流窜到本乡地面上的贼寇掠夺人们的财物时,接到了一封信,接到这封信后,就到河对面的登封县去了。原来,这封信是崇祯帝传来的,信中望在家乡守制期间的王廷抽出时间到河南的登封县去看望一下李际遇,李际遇与王廷自天启六年在洛阳一同考中了武举,一个一甲第一,一个是一甲第二,随后两人也成了好友。王廷在总领内侍卫期间,李际遇也在崇祯帝跟前做御前侍卫。当年在洛阳被福王收留下来的十八位武生,除了一位在龙门渡战事中伤亡以外,十七位武生中除了王廷以外,大多后来都以老病伤残回到了家乡。到了崇祯七年,李际遇也因伤病回到了老家。在家乡数年后的崇祯十一年,河南地方遇了大旱,李际遇的家乡登封县本就是个山岗连坡,土地稀薄的地方,年景正常、风调雨顺,地里打下的粮食还能够人们糊口。遇上这灾荒年月,老百姓就到了无粮可食的生死边缘。地方官府也因朝廷连年战事不断,这摊到老百姓头上的这种赋税是只增不减,多数人家已被逼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乡亲们在没有办法活下去的关头,便想到了李际遇,因为李际遇做过大官,虽然家乡人不清楚李际遇在外做的官有多大,但从朝廷封赏给的一千顷土地上也知道这官比一个七品县令要大的多。人们只知道武举出身的李际遇,并不知道这位做过四品皇家内侍卫的李际遇身份的特殊与隐秘。没有了活路的乡亲们上门请求李际遇到县衙门找县令求个人情,缓交一下这把人逼到绝路上的各种摊派,待转过年景好一些一并补齐。只知道李际遇在外做过大官不知道这官有多大的乡亲们,想来这县令会给这个面子,没想到这一求到求来了大事。
要说李际遇家里的日子过的还算能吃上饭,有朝廷封赏的一千顷土地,还没有到了饿肚子的时候,但在这大旱之年,土地上连草都不长,家里也并没有多少粮食,李际遇自身又是朝廷的命官,地方上的各种摊派自己又不用交纳,本来与自己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可是乡亲们求到了自己门上,平时做人重情讲义的李际遇,看着跪了一地的乡亲们只好放下自身四品武官的身份,去求这七品县令给个人情,好让众乡亲们有一条活路。但这县令也是个糊涂人,不但一口回绝了李际遇的请求,且反诬李际遇聚集饥民闹事,以聚众谋反的罪名要报河南巡抚衙门治李际遇的罪。听到这话李际遇一时心头火起,自己放下身段来求地方官,不给面子也还算不上什么事情,怎么替乡亲们求情不成反要治老子的罪。心头火起的李际遇伸手一掌就把这糊涂官拍的脑浆四溅,当场就没了命,既然说老子要造反,那就反个样子给你这糊涂狗官看一看,登高一呼,万人响应,招呼众人开了官仓,抢了官府财物,接下来领着众人上了玉带山,家有土地千顷,武举出身的李际遇在家乡杀了地方官而且上山造起了反。几年来,河南地方上派兵征剿了多次,但次次都是败仗而归。李际遇这边的声势是越来越大,连周边县份吃不上饭的饥民也闻风赶来参加了造反的大军。队伍很快也从起事时的万把人发展到了三万多人。压不下去的河南巡抚衙门只得将事情报给了朝廷。
崇祯皇帝接到了河南地方上奏的军情急报,这才知道当年护卫自己登上皇位,做过御前侍卫的李际遇在家率众造反,要说天下人都起来要造我这个皇帝的反,那也是各有情由,李际遇也要造反倒有点说不过去,这李际遇可是自己身边出去的人,有土地,有饭吃,有衣穿,这样的人在地方上都起来要造反,可见这朱家天下真到了气数已尽的地步。不知详情的崇祯帝便传信给正在家乡守制的王廷,望其到登封去看望一下,看看这位当年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将自己扶上帝位的李际遇到底在家乡遇到了什么难处,也要在家乡造我的反。接到信的王廷一刻未停便只身来到了登封。要说这登封对王廷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地方,前些年为创编儒家拳法,在少林寺停留了一个年头,对这里的山水地理自然十分清楚,打马直接就到了玉带山下。
正在山上训练士卒的李际遇听到把守山门的兵丁说是山下来了一个人,自称是从怀庆府来的陈王廷要上山面见大王。正在训练士卒的李际遇听到是王廷来到了山下,急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吩咐把守山门的兵丁守好山门不准放此人上山,并且交代兵丁就说自己不在山上,转过身又调拨了三百弓箭手,三百长枪手,务必要拦住此人,断不可让此人上的山来,也是这两人在一块时间长都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情,在李际遇看来,定是河南地方官府与自己斗了几年,次次都是败仗而归,斗不过自己的地方官府上报了朝廷,崇祯帝这才派了王廷来捉拿自己。自己的武艺本就不如王廷,这十几年王廷又奉了崇祯帝的旨意,要为儒门学子们创编一套儒家拳法,自己本就技不如人,这人要是上了山,自己的山大王也就算做到了头,顾不了多年的友情,只得分拨人手把这人挡在山下,分派完人手,李际遇就到后山转悠去了。
正在山下等着李际遇来迎自己上山的王廷,没想到等来的是李际遇不在山上的音信,而这时得了令的弓箭手,长枪手正一队队从山上冲到了山门,看这架势王廷已明白了过来,这是李际遇不愿见自己,不见就不见,怎么还拿弓箭长枪来对付自己,心头火起,抡起青龙偃月刀,打马便直冲山门而来,山门内的弓箭手见来人正如李际遇所料,一个人竟朝山门冲来,觉得这人果然了得,吃惊之余,想起李际遇的将令,便一起将箭头向王廷射了过来。一时间箭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好一个王廷,挥起青龙刀在面前立时划成了一片刀幕,只是这时间一长,又怕箭头伤到马匹,只好退了下来,停一停又觉得几年未见过面的老朋友不应这样不尽人情,心中气愤不已,便接连几次向山门冲来,但都被如雨点般的箭头给挡了回来,就在这双方僵持的时间,从山门旁边的山坡上如飞般跑下来一个人,待到了马前,这人更是不多话,直接提出要和王廷比试一下武艺。如此莽撞的来人让王廷一时也起了兴趣,在问清了这位壮士姓蒋名发后,下了马后想到,如和蒋发比试拳脚上的功夫,让人知道了说自己有意欺负人。想到这里便对着蒋发言道,壮士,看你刚才从山上飞身直下的功夫,想来这轻身功夫也绝非寻常可比,咱们要比就比试一下这轻功你看如何。这蒋发原来远远的也没看清骑在马上的王廷是个什么样的人,等到与自己搭了话下的马来,看清了立在自己面前的这人如天神一般的威风时,心中早已后悔,好在人家要拿自己的长处与人一较高下,心中早就乐开了花。选好地点,两人就在这玉带山对面的少室山上比试了起来。
说起来这蒋发从小家境贫寒,从小就给登封当地的大户人家在山上放牛羊。时间久了没想到这孩子竟在这山上锻炼的手脚灵便,在山间飞腾跳跃如履平地。少林寺的方丈看这如此能吃苦的蒋发是个可造之才,便教了其一身的少林功夫,尤其这轻功,人称飞毛腿,有百步赶兔之能。李际遇在这灾荒之年被逼无奈上山扯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正在为没饭吃发愁的蒋发上山投靠了李际遇。由于功夫出众,在起义军中干起了巡山安哨的巡视官,这日正好巡山回来,听到山下喊杀连天,说是山下来了一位叫陈王廷的人,上山面见大王李际遇,可是大王躲到山后不愿面见来人,听见山门这边呐喊声不断,心中便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敢如此大胆,一个人往这有几万人马的山上冲。只想到要见识一下来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等到了来人跟前,这才心生后悔,如李际遇如此英雄的人物都躲到了山后,自己来和人家比试功夫,看来今天是丢人丢到家了,没想到这陈王廷要和自己比试轻功,这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
心中乐开了花的蒋发,看看身材高大的王廷,迈步如离弦之箭一般飞了出去,绝没想到身材高大的王廷腿上的功夫已然了得。就在蒋发飞身而去之时,只见王廷迈步间身体如燕子一般随后追了上来,紧随在蒋发身后的王廷倒把对方着实吓了一跳,但这时对面山上的一片喊好声催促的两人脚步下起了斗胜的决心。一心要战胜对手的蒋发,拿出了看家本领,如飞般的在前面狂奔猛跑,跑了三圈过后到了停下的时候只觉得人家就在身后,用眼瞄了瞄身后的王廷,果然对手如影随形一般没有落后半步,当喘不上气来的蒋发停稳脚步,望着气定神闲的王廷时,心中早已是佩服之极。
看着这心生惊服的蒋发,虽说是个粗鲁莽撞之人,倒也来的直爽。待两人下的山来,王廷从马鞍后取出一包银两,对蒋发言道,既然你家大王不愿与我相见,就烦请壮士替陈某代劳将这二百两银子转交你家大王,待以后有机会再见面不迟。这蒋发是个直性情的人,见王廷不但不怪李际遇,反而要自己带银两给他,心中也是过意不去,便急忙应道,您在这里稍等片刻。待我上山向大王说明您的来意,倘如他还是不见,在下再替你转交不迟。说完就直奔山上而去。
李际遇原本是担心王廷受崇祯帝的旨意来捉拿自己,这才安排了弓箭手拦挡住王廷不让上山,自己也躲到山后,误会了王廷的来意。虽说李际遇一方称雄,但这武举考场上的第一和第二在技艺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十几年未谋面,王廷受一代帝王所托,创编的儒家拳法自己还没有见过,心中疑惧,更加与王廷不敢见面。听的蒋发回来说到王廷是善意前来并无他意,而且还带来二百两银子的重礼。李际遇已知这银两是崇祯帝所托,自己再不见多年的好友一面,任怎么说也是说不过去,何况自己是几万人马的义军首领,于情于理也不能总躲起来不见人一面。听了蒋发的一番劝说,与蒋发一道下山将王廷接到了山上。
十几年没见过面的两人,当年的好友叙起来多年的友情,感叹人生的无奈,话语间兄弟之情溢于言表。说到不敢见王廷的面时,气愤不已,都是这糊涂官逼的自己上山落草,自己扯起的“替天行道”的这面大旗就是为当今皇上分忧,替皇上管理这片地方。天是谁,天就是皇上。狗官无能,我就替皇上管管这块地方。话说到这里,王廷只是表述了自己替皇上来看看你本人,既然在这里有饭吃,又替皇上管着这片土地,就不用再说反叛朝廷的话了,知道了王廷此来的意思,又知道崇祯帝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反贼看待,心中的这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心情轻松的李际遇杀牛宰羊与王廷在山上欢聚了几日后,互道珍重后分别。王廷要动身返回家乡了,蒋发一直送王廷出了登封地界仍依依不舍,王廷对这位与自己一见面就要与自己比武的蒋发几天来心生好感。临别时对蒋发言道:将来有机会尽可以到怀庆府来找我陈王廷。不想此话在几年后真的变成了现实,而且蒋发这一来就再也没回过登封。
返乡后的王廷向崇祯帝奏明了李际遇被逼上山的实情。此后朝廷再也没有发兵为难过李际遇。三年后将李自成赶出京城的满清王朝随后入主中原,李际遇在与满清铁骑的血战中兵败被俘。蒋发赶到了怀庆府王廷的老家,希望王廷在李际遇被押送京城途经怀庆府时在路上解救李际遇。不料想狡猾残忍的满清官府奉了清朝廷的密旨,在洛阳当地将李际遇杀害,只将李际遇的人头送往京城示威天下。解救李际遇不成又无家可归的蒋发便留在了王廷身边,李际遇为救乡亲活命,被逼上山与官府对抗的英雄壮举,在登封被记录进了地方志,同时被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2
崇祯十六年的冬天,守制期满的王廷公回到了京城,从崇祯元年的三月奉旨为儒门学子创编活动身手的拳术至今,时间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带着这一整套经王廷公多年心血创编而成的拳法,见到了又是三年未见面的崇祯帝,王廷公将这套依儒家文化以礼为先,中正无偏,刚柔内含的五路拳法给崇祯帝演示了一遍,并将这套拳法从启蒙入手到层级可升到递级神明的整个练习过程详细的给崇祯帝做了说明,然而这时的崇祯帝已然没有了登基之初要重振大明江山的雄心。十几年过去了,当初要用儒术治理天下的崇祯皇帝面对的是朝堂上已无人可用的局面,朝堂上正直的大臣们被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奸臣们陷害的几无一人,正直的读书人宁愿耕读于家屋地头也不敢走上求取功名的仕途之路。朝廷上多年来的派性分争是的为治理天下而设的朝堂成了杀场,成了杀场的朝堂成了正直的读书人望而怯步的地方,十几年来,大明王朝的天下已乱到了收拾不了的场面。满清人在关外经二十多年的闹腾已到了要称帝的地步,李自成经十几年的东奔西闯也在陕西要称王。这天下能容得下几个帝王在这里折腾,朱家天下真正到了大厦要倾的地步。原先要用儒术治理天下的崇祯帝早已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空。培养人才需要时间,没有时间在这大厦将倾之时培育人才的大明江山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
垂头丧气的崇祯帝在看过王廷演练这套为儒门学子创编的这套拳法后,感叹王廷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看王廷手分阴阳,身似螺旋势飞扬,将自家祖传的武艺身法融汇其中。手是降龙掌,这降龙掌又称自然掌,为佛家秘传之技,拳是伏虎拳只在练者下功夫,此拳为道家所秘传。知道王廷还没有为这套创成的拳法命名时,正好君臣二人漫步到了宫中的太极殿前,易有太极,这是儒家的经典,就用这太极一词命名这套拳法。此拳法起初是为儒门学子在课读之余体练身体而创,名为太极,正好让读书人时刻牢记。拳者,武也,言拳而不言武,是对读书人的尊重。而这太极殿正是王廷公十几年前初封镇国公,总领皇家内侍卫时,为了乱局之中崇祯帝的人身安全在宫中宿卫的地方。此事是放在明皇朝二百多年的历代帝王们中间从没有过的殊荣,命此套拳法为太极拳,不光是此拳包含了太极阴阳之理,刚柔之极,更是对王廷一片耿耿忠心的赞扬,用儒术治理天下的崇祯帝,老天没有给他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心中所愿,更没有时间看到经王庭公多年苦心研创的这套拳法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预感到天下大势已去的崇祯帝,对多年来王庭公对朱家王朝的耿耿忠心崇祯帝是心知肚明。当从王廷这里得知福王遇害后小福王朱由松在王廷家里避难生活的还可以时,正在着手准备后事的崇祯帝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太子随自身为朱家江山陪葬这是应该应份的事情,这是不用多言的事情,只是二儿子和三儿子两个幼子同为这江山送命实是可怜,而自己将来身后到了清明时节烧上三炷香的人也没有实在凄凉。年幼无知的两位皇子为这朱家江山陪葬实为可怜惜,知王廷对朱明王朝一片忠心的崇祯帝随即决定让两位皇子随王廷到民间去寻一条生路,等其长大成人后再告诉他们实情,清明时节让他们为自己烧上三炷香,接续朱家香火,想法已定的崇祯帝在这已到来的除夕夜与王廷说白了自己的内心话。
自觉的大明王朝国运到头,气数已尽的崇祯帝自登基之日起,无一时不在为天下事操心,然而千疮百孔的大明朝虽经多方经营,却还是摆脱不了倒塌的命运。帝王的命运自然是和江山永远系在一起的,望王廷看在两人多年的君臣情分上,将两个孩子带到民间养育成人,隐姓埋名做一个老百姓去吧。这江山就要易主,日后切记不可提及前朝之事,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这腊月三十半夜交子时分的风雪交加之夜,在事先备好的驴车上安顿好两位皇子后,王廷赶着这辆驴车一路出正阳门向南,在京城百姓人家零星响起的炮竹声中回到了家乡。后来乡野之人论起当年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在十七位勇士的护卫下从洛阳过了龙门渡到京城登上了帝位坐了十七年江山,这事是老天早已定好的天数,不是那一个人能改变了的事情。
回到家乡的王廷回首往事,叹息不已,十七年前信王朱由检于危难之中入主朝纲继位大统力挽倒悬的大明帝国于危难之中雄心初起,英气勃发,自己怀着对大明王朝的耿耿忠心,披坚执锐,扫荡群氛,扶佐信王成就了一代帝业,十几年来,为了一代帝王要用儒术治理天下的梦想早日实现,为了天下读书人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自身越天山,入昆仑历尽人间险难,无奈这江山眼见的要易主,心中无限的忧伤,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该去的就随他去吧。
陈王廷的家乡怀庆府,地处河南省的西北部,北依太行,西缘王屋,南部隔黄河与邙山遥相呼应,济水、沁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三山环抱,两水横流的古怀庆府自古以来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地理上北连上党,南迫洛阳,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远古时期自然形成的青峰岭如平卧在黄河这条巨龙身边的青龙一般,在这条长达三十华里的青龙背上,东汉末年起身于这里的司马懿家族削平三国,一统天下。生活在怀庆府境内太行山脚下的竹林七贤更是名传千古为志士贤达的典范。起源于明朝末年的太极拳,因这场三朝两代的乱世之争而不能彰显于世,随后因满清王朝禁止汉人习武的禁令,只能在民间隐秘的传承了下来。
话说随着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南逃的前明官员要在南京重建南明朝廷,一直在王廷的家里生活了三年的小福王朱由崧被人请去南京做皇帝去了。在陈家住了三年的小福王终究是帝王之后,不甘心过着乡下清苦的生活,在如无头苍蝇般南逃的官员们的劝进下,不知险恶的到南京做起了皇帝。崇祯帝自己都不肯南迁,是因为看到了朱家天下气数已尽到了要易主的时候,往哪里迁都是死路一条。年轻的小福王在这群叩头找不着北的官员们的劝进下,不知死活的要去做皇帝,有皇位座。虽经王廷公多番劝说,但还是劝不住。人要是自己往死路上走,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自己只在这乡野间隐居下来,将先帝的后人养育成人,对得起崇祯帝与自己多年的君臣情份与托孤之重。
满清人入了关,在山海关外打了多年天下都没有占领过关内明朝天下的满清人在吴三桂的引领下一路势如破竹直抵京城,随后满清人打到了河南这方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占山为王的李际遇在誓言要荡平天下的清军面前兵败被俘,人称飞毛腿的蒋发凭着过人的腿上功夫侥幸逃脱。脱离险境的蒋发想起了当年王廷公临别时留下的话,过黄河到了怀庆府地界,历尽苦难寻到了王廷家里,望王廷公念两人多年的友情,希望王廷公在李际遇被满清人押送京城途径怀庆府地面时在路上解救李际遇,不料想满清人怕在路上出现意外难料之事,竟在洛阳当地将李际遇杀害,只将人头送往京城警示天下,解救不成李际遇又无家可归的蒋发被王廷公收留了下来。
在这乱世之中到了陈家的蒋发,对王廷公与李际遇的身世人生虽说早已多少有所了解但真正到了陈家后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得知王廷公被人们称为一字并肩王的事情后心中更是尊敬有加。原在登封时只知李际遇身世不凡,李家有朝廷封赏的千顷土地,这样的封赏就是朝廷上的一品大员家里也不可能有,说一品大员有点远,近在眼前的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家里也没有这千顷土地的封赏。一字不识的蒋发到了王廷公家里后,知王廷公的封地更是有五千顷之多,这封地就是朱家的一般王公侯爵也没有如此高规格的封赏,殊不知这都是人们拿命换来的封赏。没有对皇家有过特殊贡献的人哪里知道其中的详情,身份隐秘的王廷令蒋发心中更加生发了敬畏之意,可惜的是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人们除了刀光剑影外,很难用文字记录下片段人生。
蒋发的到来让王廷公的生活多了一位得力的帮手,以前在玉带山上专管巡山安哨的蒋发有了用武之地。在这乱世之中隐居乡间静修多年来的武学心得,须得有一处安心的场所。陈家沟南临黄河,东西北三面深沟环绕,唯一通往外面的这条沟底土路有蒋发日夜看护。排除了外界干扰的王廷公将这已创编成套路的太极拳术到这时得到了更加精心的锤炼,终日的切磋琢磨使这套为儒门学子创编的拳术有了质的飞跃,从启蒙入手到递及神明,层次分明,阶级可升,但这安心稳定的日子没过多少时日,有地方官找上了门来,找上门来的地方官打破了这一方安静的土地。
多年来虽然王廷公身份隐秘,平日做人又低调,但在这乱世之中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清顺治二年,占据京城的清王朝随着战争场面的不断向南推进,刚到了地方上屁股还没座热乎的大顺朝李自成分派的地方官早已闻风南逃,随后满清王朝的地方官也来到了各地,温县地方上来了新上任的县令,新上任的清朝县令到了地方上后,稍作安顿后便开始了察访民情,看着温县地方上一片安宁祥和这县令心中着实感到了一片惊讶,连续多年的战争并没有在温县这一方土地上留下任何痕迹,外界的战乱并没有打乱这一方人们的正常生活。惊讶之余的县令进一步访察得知,温县地方安宁,多得力陈氏族人世代习武有成,有千人之众的陈氏族人中陈王廷更是武艺出众,有万人敌之勇。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的闯字军在攻占洛阳后纷扰各地,一支三万人马的闯字军便闯到了温县地方,适在家中守制的陈王廷应县令大人与众乡绅的推举,出任温县乡兵守备,此后带领刚组建的五千乡勇,全歼了这支随意闯入他人家园的闯字军,乡民至今仍感念陈王廷带领众人保全人们家园的大德。四方盗贼闻陈氏族人拳勇之名无不闻风丧胆,不敢踏进温县地界半步。地方上有这样的能人,倒让这新上任的满清地方官吃惊之余决定要与王廷谋面一谈,更让这位满清王朝就任温县第一任县令惊讶的是,陈王廷有前明朝封赏的五千顷土地和乡里人们称其为“一字并肩王”这样的称谓。这些事情让这位正在追查前明官员下落的地方官心情激动,将实情很快就报到了怀庆府府台这里,在得到府台让其进一步查实后,这位县令便要登门一探陈王廷的真实身份,怀抱着见一见能保的了一方平安之人的县令第一次登门便吃了闭门羹。
得到了府台要地方上进一步查实王廷身份的地方官行动上晚了一步,隐居在家正一心琢磨拳法的王廷公耳聪目明,早已得知了这县令的一举一动,自清王朝的县令到了温县地方上之后,请了师爷查访民情时起,这县令的一举一动人家早已知晓,与陈氏族人世代同居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将实情早已先行一步告知了王廷公,身边带着先帝的两个后人,同时在这乱世之中要隐居乡野之间不问世事的王廷公怎么能对世事不闻不问,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朝还是满族人的清王朝,都在追杀崇祯帝的两个不知所踪的孩子受先帝知遇之恩与离别之时的托孤之重,王廷公的心里无一时不谨慎小心,不愿见这地方官是有这难以对人言说的隐情。  
不愿见这刚到任的地方官的王廷公在得到县令要登门一访的情况后,带着先帝的两个孩子早已躲进了黄河滩里的茫茫柳林中,知王廷为前明大员的温县地方县令在数次登门没见到王廷本人的面时,知其本人不会走远他方后,要动用人力看到河滩地里的树林,以逼迫王廷现身,这河滩地里的柳树林,是自崇祯元年这块土封赏给王廷公时起是陈氏族人与乡里的人们经多年辛苦种下的护命林,这用来阻挡洪水侵害人们家园的护命林怎能任人随意砍伐,这位随清王朝军队征战四方行武出身,做事过头的温县地方上的清王朝第一位县令在上任七个月后,随着他发布完要砍光树林命令之后没几日,便一命呜呼到他的祖先那里报到去了。
以将战场打到了长江边上,靠武力征服了大半个中国的满清地方官死在了任上,事情就闹得不可收拾了,怀庆府的府台亲自坐镇温县,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要破此案就得接着砍倒河滩地里的树林,为了追查陈王廷这位前明的大员,征用了更多的人手,同时调集驻防怀庆府的清军加紧搜查并抓住了王廷的家人,以此逼迫王廷公现身,事情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而藏身在河滩柳林中的王廷公已感到了事情的严重,自身的安危倒是小事,话说回来,单凭王廷公自身无人可挡的武艺本身来说,即使走遍天下也可全身而退,根本用不着藏身在这河滩地里,不能见这地方官实是身边带着的这两位年纪尚幼的皇子不能让人知晓。满清人追杀朱氏后人的告示早已张贴到了各地的大街小巷,为了不负先帝的重托,决不能让这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有任何意外的闪失,为了保住这片花费了族人与乡亲们多年心血种下的救命林不被损毁而能存活下去,在安排蒋发带着两个孩子先行向东顺黄河离开怀庆府地面后,只身一人到了县衙门大堂,对坐镇在县衙大堂的府台说明了自身隐居乡野不愿听闻世事实是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身的全身之策。救出了自己的亲人,向西行将亲人们送过了王屋山,暗中返身向东与蒋发会合带着两个孩子顺黄河到了山东地面。
从怀庆府顺黄河一路向东与陆路相连的山东曹州府和它东边的济宁府等地,与怀庆府本地有着深厚的社会交往基础,自洪武皇帝打下这明朝江山以来,两地的人们一直到了清初时期从没有断绝过交往,地处相对封闭的怀庆府由于水利条件相对完备,土地上收获的粮食自给由余,怀庆府当地年年征收的皇粮因无路外运而储存在当地的官府粮仓内,而山东鲁南一带的人们在遇到灾年又无粮可食,洪武皇帝发下皇旨,使遇到灾荒年月的曹州,济宁府等地的灾民百姓西行到怀庆府就食,遇上灾荒年月时期过长,官府粮仓不足以让鲁地灾民果腹的年月,官府一边拨付闲置土地付与灾民自耕自给,一边安排怀庆府当地人家请灾民到自己的家里就食,帮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减轻官府的压力。当年洪武皇帝的一道皇旨,解决了鲁地人们遇到灾荒年月的困境,同时也使怀庆府本地征收的皇粮因无路向外运送放在仓库内坏掉而可惜。二百多年过去了,这办法不但解决了鲁地人家在遇到灾年无粮可食的困境,也使得怀鲁两地的人们在不断的交往中,有着很好的社会交往基础,这其中也有许多不愿返回地薄人稀的鲁地人家定居在了怀庆府本地,多年的往来也使得人们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决开黄河,将河南省府开封淹没在了滔滔黄河水下,黄河自此改道由汴河涡河入淮河流入东海。到了清顺治八年,黄河从开封以东百里改道向北经山东、河南两省交界的地方注入渤海,黄河这次改道使原本陆路相连的怀鲁两地的人们被分割了开来,从此后鲁地的人们在遇到灾荒年月时开始了向江浙一带走动的历史。
清顺治二年,向东到山东地界的陈王廷,一是两地的人们有着深厚的社会交往基础,二来是兄长在山东做副 清军早已占领了山东,自己的兄长音讯皆无,王廷兄弟情深,亦想就此在山东找到兄长的下落,到了山东后这才得知兄长在与清军的战斗中早已身亡,三是自己历十余年创下的这套为儒门学子体练身体,强健体魄的太极拳术不能放在自身上,在这乱世之中如有不测则遭断绝,鲁地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孔孟思想发扬光大的地方,自己为读书人研创的这套太极拳术何不在孔孟之乡首先传布开来,世人皆知。山东人好武,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做基础的山东人定会将这套太极拳术传承发扬下去。
能教人练拳术的王廷很快在山东地面上站住了脚跟,逃难中的人们有了饭吃自然也就百困不难,这套拳术经王廷公多年的苦心琢磨早已成了万人敌术,无人能敌的拳术加上王廷天生的神勇,这拳很快就在山东传布了开来,闻声向学的人们让这套拳术一时间传遍了齐鲁之地。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套拳术并没有用崇祯帝所题太极一词命名,而是另起用了天地两字命名此拳。这天地拳名一经传布,便影响了整个山东地面,世人从来未听说过还有天地拳这种拳术,但随着学拳的人们的不断增加,这事引起了官府的注意,特别是跟在王廷身边的两个孩子,年龄上又与满清朝廷告示天下追杀的两个朱家皇子年纪相近,这就不由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官兵不时的追捕,使得逃难中的王廷雪上加霜。白天不敢公开露面,到了晚上,沟渠、岩洞、破庙成了栖身之所,就这样还时常遭到官府的追杀,好在随着时日的增加,习练天地拳的拳友们人数也在不断增长,随着人数的增长,闻讯赶来追杀王廷与两个皇子的官兵往往还没赶到他们藏身的地方,人们也就早已得知消息而另换了他地。次次扑空的满清官府一时也奈何不了他们。时间就在这东躲西藏的艰难日月里过去了四年,到了顺治六年,这种艰苦的传拳生活竟再也继续不下去了。
清顺治六年,在山东、河南两地隐秘传授拳术四年的王廷这时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事,早先在陈家住了三年的小福王朱由崧在南方做了六年皇帝后,葬身在了南方的青山绿水间,临死时的小福王将先帝的两个皇子藏身在怀庆府陈家的秘密告诉了这些即将叩头找不着地方的南明官员,这些该死的逃到南方去的前明官员们知道了这天大的隐秘事之后,便派了一批官员暗地里到怀庆府来找人,随同这些官员们前来的还有一大批武林高手,准备着一旦劝说不成的情况下便要动手抢人,哪怕抢回一个皇子也好继续他们的反清复明大业,在这些南明官员的多方打听下,一伙人也找到了山东地面。
遵循先帝的重托,要将两个皇子抚养成人,并将其身世永远不告诉任何人,使得后世之人不再提及前朝的事情,成为一个乡野之间真正的老百姓。这如山的重担让王廷一刻也不敢松懈并警惕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南朝的这些官员的到来让人始科未及,但先帝临别有言,要让这两个皇家之子隐入民间成一个真正的老百姓。自李自成的大顺朝打到京城以来,到清朝入关,王廷无时不在关心时局的变化,但无论哪一个朝廷都在追杀朱家的两个孩子,六年来王廷为此费尽周折,吃尽苦难。大一点的二皇子到这时已有十八岁,到了成人的年纪,有口饭王廷都舍不得先吃,而要让两位皇子先吃,东躲西藏不如逃难般的生存环境让几个人在一起如亲人一般,蒋发更是左右护持,周到用心。崇祯帝在位时这些官员们明争暗斗,拉帮结伙,把个明朝天下葬送在了争权夺利的无为岁月里,大顺朝要将这些无用的贪官赶尽杀绝,吓的这些人逃到了南方,吴三桂领着清人入关,这些官员们拉虎皮扯大旗,成立了南明小朝廷,面子上高喊着要与清军血战到底,暗地里却与清人协商着怎样继续做他们的狗官,明着拉小福王反清复明,暗地里却要学吴三桂一样做个汉人的奸贼。小福王一死,没有了朱氏后人的南明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这些南明朝廷的官员们也失去了与满清人讨价还价的筹码,成了无头苍蝇的这些官员们岂肯就此罢手作鸟兽散,知道王廷不会轻易让他们带走朱家后人的这些南明官员们又岂肯轻易放手。
有小福王血的教训在面前摆着,有先帝临别的重托,这事是不容商量的事情,别说是带人,就是一根毫毛也不能带走,几场争斗后,这些南朝官员们带的武林高手又不是王廷的对手,什么内家拳外家拳的高手个个被打的屁滚尿流,劝说无用,抢又抢不走,回南方去只能散伙的这些南明官员们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竟暗中勾结满清官府加紧了对王廷的追杀,这一来,事情就变得更加的险象环生,一时间腹背受敌,一边是明着要抢一个皇子到南方去,死缠烂打,一边是清朝官府不间断的连续追杀,要说在此前官府也不断的想捕获王廷也只是有人向官府举报,官府对王廷身边带着的两个孩子并不确认其就是崇祯帝散落民间的两个孩子,真假难辨之时有人举报也就追查一番,没有人举报大家也就消停一段时间。这期间天南地北天下他方举着朱家皇子的旗号反清复明的活动遍地开花,清朝廷为此杀了一百多个朱家皇子,查证后才知均系假冒名号,因此对王廷身边带着的两个孩子亦是真假难辨,这也使得王廷在山东河南等地传拳之余有了些许的喘息机会,加上蒋发机警异常,天地拳拳友们又及时通风报信,这才使得身处危境之中的几个人有惊无险,但这样的周旋随着这些明朝官员们的到来却走到了头。
经过了六年多的追查在杀了一百多位假冒的朱家皇子后,正在不遗余力四方查找朱家皇子真正下落的清官府在这时得到了这些南明官员的暗中勾结,虽然是腹背受敌,但在天地拳拳友们的帮助下,首先的要解决来自这些南明官员们的威胁,不解决掉这些比汉奸还要可恶的南明官员,大家也得不到清闲,解决掉这些人之后,但危险却接着来到了人们面前,此前的清官府在搞不清这两个孩子的真实身份时,追查也就时急时缓,有了这些南明官员的指引,清朝廷也随即调派了大批的清军加紧了围捕。先是有一千人的清军与王廷发生了正面冲突,结果是这一千人全部被歼,接着清军又调了两千人,结果是两千人没一个回头,又调了三千人马,这三千人马还是败下了阵来。接二连三的失利使清军大为震动,闻听这多次失利的清朝廷急忙从南方战场抽调回了三万人马用于山东的战事。
几年来的逃难生涯是处在危境之中的人们成长的更加坚强起来,前几年两个皇子尚在年幼之时,为了这两个皇子能够存活下来,王廷公是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两个皇子能快快长大成人,但随着这两位皇子渐已成人,时局的变化却让人无法承受,要想生存就必须与这满清王朝抗争到底,随着三场战事的胜利,名声传遍山东河南的王廷在清廷的步步紧逼下,听从拳友们的建议,举起来反清复明的大旗,一时间这面反清复明天地会的大旗成了黄河流域北方最大的反清复明民间组织,成员多达上万人,清廷面对这风云突变的局面除了一面从南方战场上抽调兵员外,一面使出了要诏安王廷的招数。主政的多尔衮派人找到王廷,要与王廷当面一谈。
面对清朝廷从南方抽调的大批清军与多尔衮伸出的如意之手,出于对天地拳拳友们的人身安全考量,王廷决定到京城去会会这位当朝的摄政王。入关后的多尔衮因在山海关与吴三桂勾结一举击败李自成而奠定了清朝统一天下的局面,战功卓著而自封摄政王,在关外号称满清关外武功第一人的多尔衮,曾经多次带兵攻入明朝疆域,深入到山东地面,凡两千里之内攻城略地,无人能敌,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从没有遇到过对手,清军在山东追查朱家两个皇子的接连失利,让这位不可一世的摄政王火冒三丈,自以为清军扫清天下指日可待的多尔衮想不到因追查两个朱家未成年的孩子,竟然损失了数千清兵,自入关后,因内地打着朱家太子反清复明的旗号遍地皆是,有人干脆冒着朱家太子的名头情愿让清廷杀头了事。说起来这些人也是有心在保护朱家留下的这点血脉,世人皆感其德,满清人也不问真假,将这些人一律杀光,实是冤枉。这次得知了真正的朱家两位皇子的消息岂能放过,而早在关外时多尔衮已闻知崇祯帝身边有一位陈姓总领内侍卫大臣武功高强,此人不称第一但天下没有对手。当年信王朱由检北上京城龙门渡一线,魏忠贤精锐的数千锦衣卫全被歼灭在这黄河边上喂了鱼。虽然这场站事隐秘但世间多有传闻。号称关外武功第一人的多尔衮早就想会会这位在关内自己不称天下第一但天下无敌手的陈姓内侍卫总领,多年来因王廷公奉崇祯帝的旨意要为天下读书人创编一套适合学子们攻读之余体练身体的拳法,行踪不定无从寻觅,早就想和王廷公一比高低的多尔衮这些年也无从找寻到王廷的下落,那料想在这山东地面得到了王廷的行踪,便一边布下了天罗地网要擒获王廷,一边调了大批清军从南方赶往山东河南,要将刚竖起反清复明大旗的天地会一网打尽,至于两个朱家皇子,相信在这天罗地网面前定会在人间消失。但这多尔衮也许是被清军入关以来战场上的节节取胜冲昏了头脑。
清顺治七年的十月,如约而至的陈王廷到了多尔衮的摄政王府,王廷此来是冲着多尔衮放朱家的已成老百姓的两个皇子一条生路这个条件而来,至于说封官许愿的事情自己已归隐乡野,不敢多求。但这些只不过是两人表明上的过程。一个是在关外号称天下第一人,无人能敌,一个是关内的无敌手,以前是一个在关外,一个在关内。如今多尔衮到了关内,两重天变成了一块地,这天下岂能容得下两个第一人。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候王廷到来的多尔衮早忘了先前所承诺的一切事情。两人见面后,王廷公刚提了两句话的功夫,便被这摄政王府内的上百侍卫团团围了起来,身陷其中的王廷公展身形与这些侍卫们斗在了一起,手指如钢锥般直取对方要害,掌是降龙掌,掌过处死伤一地。圈是伏虎拳,圈到处立时取命。一百多个在多尔衮看来武功高强的侍卫们还没有半个时辰便被打的死伤一地,空荡荡的王府内只剩下多尔衮一个人与王廷对阵了。要说此时的多尔衮对王廷公能说一句告饶的话语,事情也许会有转机,但被天下第一人的称号撑着的多尔衮眼里哪容得下面前站着的是无敌与天下的陈王廷,十几年了,早就想与王廷交手一试比个高低的多尔衮在这生与死面前已无路可退。两个人在三个照面只过了两招之后,多尔衮就被一掌击的五脏尽裂,倒地不起,就在王廷公离开这座摄政王府之时,剩下最后一口气的多尔衮,用尽最后一点气,手指蘸着自己流在地上的鲜血液在地上写下了“朱家太子陈家落”这么一句话,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应是个脚字。据民间传说,只是这脚字的月字旁只写了一半,此后的人们也认不清楚,也就只认作朱家太子陈家落这么一句话。按多尔衮当时的情况,临死时的多尔衮应是想告诉清廷其他人,这朱家太子在陈家落脚这么一句话,向人指明了朱家两位皇子在陈家落脚这么一个实情,但这句话因少了一个脚字,意思却完全变了样,成了一句让人不知这朱家太子怎成了一个陈家落这样一句话。多尔衮用尽最后一口气写下的这句话因少了一个脚字,却让清朝末年此事在过了二百多年后的野史小说家们凭空写出了一个陈家洛来,一个脚字没写完,留下半边月字旁,让人在朦胧间不知所云便咽了气的多尔衮,成了三百多年来人们茶余饭后乡野之间的笑谈。
后来的清朝史官在做史记时,对多尔衮的死因用文字记载成了暴病而亡,满清人是一个用文字掩盖历史真相的一个朝代,但历史上有损皇家脸面的事情又有哪个朝代是用文字真实的记录下来告诉后人的,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满清王朝,主政的摄政王多尔衮被人一掌毙命这样失彩的事情怎能让世人皆知,当然这在关外号称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也不适宜再放在这多尔衮的头上,否则这史官编写的史记所用文字便没有办法向后来的人们作以说明。时间会用尘埃掩盖掉历史的瞬间,但历史的真相人们心中自有公论。
多尔衮死去后,满清朝廷随即也停止了追查朱家两位皇子的脚步,六岁登基做了顺治皇帝的福临此时已到了懂事的年纪,对多尔衮诱捕陈王廷不成反倒成了掌下之鬼的事情也知道的清清楚楚。早已对多尔衮心怀不满的顺治皇帝心中大快,立时下令清军停止在山东河南两地对天地会的战事,同时派出了多名宫中崇祯朝时留下的老太监四处打听王廷的下落,要见识一下这位前明的皇家内侍卫总领是何等样的人能一掌毙的多尔衮,同时下令对多尔衮的尸首棍打鞭抽,以解心头对多尔衮多年专政之恨,这样做同时也是给从未见过面的陈王廷看,让对方知道多尔衮是两人共同的敌人,他的死朝廷不会降罪任何人。
从京城返回山东后的王廷公正要组织人马准备与清军大干一场时,却不想清军原地停止了一切行动,并接连见到了前朝时的几个宫中太监,都是多年的老相识,见面就说明了来意,太监们说明了顺治皇帝福临虽说年纪不大,但确是深明大义之人,不但不会怪罪王廷公掌毙多尔衮之事,而且下令朝廷从此以后不再追杀朱家的两位皇子,只要他们安分守己做个好老百姓,以前之事永不再提起,说明了前明的官员自此以后不再追究以往之事,特别是像王廷公这样的镇国公,朝廷可以供以俸禄以示恩养之意,并向王廷公说明了顺治皇帝想与谋面之事,如王廷公自己觉得方便可到宫中两人当面一谈。
就王廷公自身来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这两位皇子的安危系于自身,受先帝托孤之重,自身如有不测,两个朱氏后人也将不复有生存的希望,但看这面临的形式而言,战场上的清军已停止了一切行动,说明了这位年岁不大的清帝确有容人之心。这刚刚树起的反清复明天地会的大旗动员的拳友们也都是务农之人,如与这久在沙场征战的清军对垒后果不敢想象,出于对众人生命的尊重,经再三掂量,小皇帝既然被人称道为深明大义之君,不再追究以往之事,放朱家的两位皇子一条生路,单就这几样事情看,自己也得到宫中去答谢这小皇帝一番。多尔衮布下的天罗地网奈何不了自己,这宫中就是龙潭虎穴自己也要走上一遭,也好探明这清帝到底持何用心。
紫禁城对于王廷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王廷公入宫面见清帝福临的这一天,清廷文武百官骑兵依仗摆出了午门以外来迎接王廷公,顺治帝用了从未用过的仪式欢迎王廷公的到来,直觉让王廷公感到这满清人还真有一种统治天下的气概。朝堂上全然没有了前朝时的萧条氛围。虽然这满清人是异族,朝堂上却是气象一新,清帝福临虽说尚未成年,但却是一派聪明睿智,一心要见识一下前朝的皇家内侍卫总领是何模样的顺治帝,只听人言说王廷公是一代英豪,待见了面看王廷身材伟岸之外,貌如天神的神色中又有几分书生气息,真个是威武中不失儒雅之气质,直把这年十四岁,主政三个月的清帝福临看得心中大喜。交谈之余直赞王廷公对前朝忠勇,对朱家的两个皇子仁义,说起来历朝历代哪一位做帝王的不想着自己身边有一位这样忠勇仁义之士,对前朝之忠,对后世之义,让顺治帝赞不绝口,当王廷公的面,重申了打死多尔衮之事,朝廷永不再提此事,也不会怪罪王廷的承诺,对朱家的两个皇子,只要其做个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朝廷也永不再提此事。论起此事,大清自入关以来,扫清了大半个中国,这事说起来并不是清朝兵强马壮,而是政事清明,人心所向,长久处在乱世之中的人们无不期盼着天下安稳的局面,老百姓到了人心思稳,休养生息的时候。劝王廷公以天下黎民百姓脱离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为长久之计,放弃反清复明这面大旗,像吴三桂一样为朝廷统一天下出一份力,封万户侯,为子孙后代带来如山的福祉。话说到这里倒引起了王廷公哈哈大笑,要说放弃反清复明这面大旗,只要朝廷放弃追杀朱氏后人,让这两个成了草民的昔日皇子生存在天地之间,为天下黎民苍生计,放弃反清复明自然是不用商议的事情。要说像吴三桂那样封万户侯实是让人心中感到羞耻,无脸面对天下人。天下人都在骂吴三桂是汉奸,与这样的汉奸一样被封为万户侯,岂不令世人笑骂死,如与吴三桂这样的汉奸同立朝堂,还不如在乡野间度此余生,自满清入关以来,年纪不大的顺治帝福临耳中听到的都是汉族官员口中阿谀奉承的话语,自觉的汉人比清人低人一等,还没有听到过像王廷这样有骨气的话语,不但在万户侯这样的封赏面前不动心,还当着这清帝的面骂吴三桂为汉奸,耳目一新之余心中顿时生发了对王廷的无限喜悦,但高兴之余又忧虑王廷一身天下无敌的武艺不肯为朝廷所用实是可惜。此拳术虽说是奉崇祯帝之命为儒门学子而创,但这有万人敌似的太极拳术,天下汉人中如有千名读书人习练,诚为清朝廷之大患。如若如此,满清征战天下的百万铁骑将不复存在,号称满清关外武功第一人的多尔衮都不是王廷的对手,这太极拳术怎能流传于世,担心之余的清帝顺治将多尔衮主政时颁下的禁止汉人习武的禁令拿出来劝王廷放弃习练传授这套拳术。
朝廷有禁令不准汉人习武,这是清廷担心天下汉人习练武术后与清廷作对,反抗清人的统治,作为清朝的皇帝这担心并不多余,但这套太极拳术是王廷公多年心血凝聚而成。当初虽说是奉崇祯帝之托为儒门学子而创,但朝代更迭,时过境迁,清人希望看到的是奴才一样的汉人,如天下人人习练此拳术,满情人自然也就回到了关外的老家去了。为了满清天下的长治久安,此拳自然是不能再在世间传习。但这事在王廷公看来,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当这异族占我华夏之秋,如这套太极拳术传之于世为清人所用为害天下人,那传之于世还不如不传。既然这清帝不愿让此拳术传之于世,倒不如随其所愿,但也不能让自己多年的苦心所得在自身断绝。自王廷公与清帝顺治见面时起,两个人都在内心欣赏对方,此时正在谈的兴头上,听到清帝搬出来禁止汉人习武的禁令让王廷公停止传授这套太极拳术,略加思考后的王廷公回应道:此拳在我的家里传于子孙总可以吧。闻听王廷公说在自家传于子孙的话,顺治帝回应道,“传之于家则可”,稍后又开言道:只要不传于非人为害朝廷,尽可在家中传于子孙。只是这崇祯帝赐予的太极之名不可再用,以免后人想起前朝之事。
自清顺治八年三月到京城与清帝福临晤面之后,王廷公原来担心朱氏后人生存之路的疑虑彻底放下了心来,也未成年的顺治帝对同样是人子且不识世事的朱氏后人的遭遇心生怜悯之情,感同身受,在与王廷一面之间定下了永不再提前朝之事的诺言。顺治帝知王廷不愿在朝为官,实因不愿与吴三桂这样的汉奸同伍之故,并不为难王廷公,考虑到王廷前朝所封赏土地已收归朝廷所有,这人生存与天地之间,天天要吃饭,没有土地作为生存的基础的人们怎能安心本业,劝王廷公走仕途之路,考取生员便可得到朝廷免征各种赋税的二十亩土地,如王廷能考中生员,朝廷便可多送你二十亩土地,要是乡试中了举子,按朝廷律法,举子可得到五十亩土地不用向朝廷缴纳税费,如中了举子朕另外加送五十亩土地。这是顺治帝想通过考场试一试王廷公的文采,要说大清皇帝送人几十亩土地,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他要王廷公通过正途取得这些赖以生存的土地,给天下其他前朝官员做个榜样。要说王廷公的文采,人们可从其传于后世的“长短句”一首与人们熟识的“拳经总歌”词义上可见一斑。长短句可是王廷公总结自己一生所做,七言二十二句的拳经总歌将太极拳五路长拳108式总括了其入手习练的方法,与习练时和应用中易出的病症,应注意的重点表述的淋漓尽致,文字简练,形象生动,相比于当年戚继光为抗倭战场上的需要为士兵活动身手编创的拳经三十二式而言,其文采词意更加让人易懂易记。世人还记得戚氏当年为编这套三十二式拳经,请了三十五位翰林院学士,以及进士、举子用了五年时间编写而成,然其所述实难以向人们清楚表明武术的精妙所在。文武兼备的王廷公并不是这些用纯文字表述武艺的文人所能比拟的。
考取生员便可有四十亩土地养家糊口的王廷,不必再考取举子了,生员不用做官,中了举子朝廷在用人的时候给你个差事就得到位,不到位这官府就可以治你的罪,这也有违初衷,不愿为清廷出力的王廷有四十亩土地足够一家糊口用了,中了举子朝廷就是给千顷土地自己也不贪求,话说回来,如贪求名利,也不用考个生员来养家糊口。
顺治帝见到的是威武不能屈,不求名利富贵的陈王廷,这也使得心中相见这位前朝忠臣的清帝心中赞叹王廷的为人,两人随结成了忘年交,只是王廷不愿为朝廷做事实是遗憾,而自己又不愿强人所难,便与王廷约下了来年秋后宫中相见的约定,送十万两银两,用于天地拳拳友们回家务持本业的本钱,树起反清复明这杆大旗的天地会在成立不到两年后从此烟消云散。
顺治八年,与清帝福临晤面数日后,安抚完几年来给与自己极大帮助的拳友们各回乡务业后,王廷带着两位朱氏后人回到了家乡。自顺治二年逃难山东,六年时间过去了,经过艰难困苦的抗争,一切又回归到了平静,人们终于可以安心的生活在田园之间了,两个儿子也已长大成人,耕作之余,王廷将多年来自己对拳术体练的心得在堂侄陈汝信与陈所乐身上传授了下来,并对到了上启蒙学堂年龄的两个侄孙陈申如与陈恂如开始传授这套本来是为读书人研创的拳术,太极、天地这两个拳名从此不再称名,对人只称是陈家的拳法。祖上传下的长拳早已是乡中人们习练的拳艺,多年来经过扩编而成108式的长拳继续在乡里人们中传授,将这套被崇祯帝命名的依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创成的十三式太极拳在家族子侄们中间传授下来。做人不能言而无信,到了秋后,王廷公如约到了京城,与顺治帝见了一面,得知王廷公在秋试中已中了秀才,清帝心中十分高兴,两人天文地理,百姓疾苦,相谈数日,此后直到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出家做了和尚为止,十年中两人每年都会面晤谈。自康熙帝登基后,六十多岁的王廷公此后再也不到京城与清帝见面了。
中国武术相传多少年已没有多少文字记载说明,也许是文人不记武艺事的原故,但谈起来何止于这些,实是纯粹的文人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武术的精妙所在,只是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在浙江沿海抗倭,为了士兵活动身手,战场上能有效杀伤敌方有生力量,集民间十六家武艺之精华创成拳经三十二式,此为用文字记载较为详尽的武术资料,王廷为读书人创成的这套太极拳术,采其中二十九式编入其中,这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康熙初年,已过花甲之年的王廷对侄孙申如,恂如两人在攻读之余体练的拳术已到了令人满意的神化境界。自王廷公与顺治八年回乡后传授这套太极拳给两人起,兄弟两人不负公十年栽培之功,然而两人在交手试技的过程中,人称天王的兄弟二人无意中兄恂如竟伤到了弟申如的致命处,经再三救治后无效死亡。这件事深深刺痛了王廷公,习武之人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时,交手互试对方的功夫高低深浅自古皆然,无不以伤害对方的身体直至生命为代价来评判手段的高低,这种可以练就成万人敌的太极拳术虽说是为读书人研创,不但可以强身健体,上马可为国家定江山,下马可入得庙堂为君王治理天下,拳技练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人比试一下以验证功夫的深浅,无不以伤害对手的程度来评个高低,这种以伤害对方身体与生命的验技手法实是十分残忍,读书人都是国与家的有用人才,陈氏族人也都是自己的亲人,过去这种放在江湖中人身上的验技手法,放在自己亲人与读书人身上是断然行不通的方法,如这种方法不改变,这拳必定在家族人中难以传承下去,百年过后,不等清人国运到头,这拳也就无人为继传承不下去了。
惨痛的教训过后,经过一番深虑之后,王廷公结合自身一生习武的体验,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理,采摔跤术中两人手臂互搭之式,创出了一条全新的双人互试对方武技功底的方法,去除摔跤术的搂抱动作,两人搭手之间,以双方的攻守转换与身体手臂劲路收放的反应速度来衡量对方的功夫深浅,有效的解决了自古以来习武之人以伤害他人生命为代价的试技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练习武术的兴趣。这种以亲人之间的亲情为基础,搭手互试双方拳技功夫高低的试技方法,为中国武术开创了一条验证拳技水平高低的全新之路,同时也为拳术在后来的普及与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两人搭手互试拳技的验技方法,在陈家沟被人称作格手(揭手)功夫,习练的人们在体练拳架各式的同时,搭手互试拳技的深浅可以同步提高技艺水平的高低,两百年后,此技被传到了京城,被人们形象的称作推手。
清康熙十年后,已过70岁古稀之年的王廷公,做拳经总歌一首将自己一生体练的太极拳术做了总结,另做长短句一首总结了自己一生的艰难与辉煌的过去。因清朝自顺治八年起在各地的县学明伦堂刻下了卧碑令,不准军民人等刊刻文字这两首诗词被陈氏族人代代以口传的方式唱了下来,拳经总歌做为本书的结束语放在书尾,这里将王庭公做长短句一首献与读者。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
 蒙恩赐,罔徒然
 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①一卷随身伴。
 忙来时耕田,闷来时糙拳②。
 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
 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
 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
 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③。
 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
 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
 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注①:黄庭经是道家全真教上清派开山立派的鼻祖魏华存用毕生行医心得所著,魏华存,人称魏夫人,山东人,十五岁时随到河南南阳朝拜医圣张仲景的父亲游医到了河南南阳,在南阳当地与书生刘彦相识,经其父许婚与刘彦结为夫妻,后刘彦考中进士,放任怀庆府修武县县令,古时只有县令以上官员的妻子才能被称作夫人,新婚不久又中了进士做了县令的刘公子欢颜日久身体日渐消瘦,经多方求医无果的魏夫人,找到了这一时期正在主持佛道两家协会的道家全真教门下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道长,老话说,十道九医,一心要求得仙丹妙药医好相公刘彦身体的魏夫人,经丘处机道长指点,用四味中药制剂救治好了刘彦的病体,此后魏夫人拜丘处机道长为师一心修道。结于怀庆府西北神农山野王谷此谷俗称药王谷,谷中天然生长着千余种药材,实为天下中药材宝库,魏夫人用四味中药医治好相公病体的消息其时已传遍了各地,各级官员与显贵人家的夫人无不闻风而至,一时间上门求医问药者川流不止,因这几味中药初为野生实为难寻,苦于药材短缺的魏夫人,随即遍行四方寻找适合种植这四味药材之地,最后选中了怀庆府南靠近黄河边上的温县境内赵堡镇附近这一方土地试种成功。魏夫人选中的这一方土地,因此地水利设施完备,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土壤条件与药王谷中药材生长的环境极为相似,气候相近,特别适合种植这几味药材,水利条件更是有元代初期大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三条水渠,渠首位于沁河水流出太行山脚下的地方共分九偃,设五渠,因此命此地名曰”五龙口“一渠单偃向西,用于浇灌太行山脚下附近的农田,一渠向南注入孟州,三渠向东到达温县。三渠中南渠名曰永丰渠,中一渠名为大丰渠,北一渠名广利渠。修建好的五渠工程不但分流了沁河水流量大的年份对下游造成的压力与灾害,同时也使得这几个地方的土地得到了灌溉,特别是温县县东这一方土地,三渠汇聚之地,为农业的旱涝保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魏夫人选中这一方土地用人工大面积种植这几味中药材的先决条件。这四味中药材就是被明朝末年李时珍记入”本草纲目“的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以赵堡镇为中心的方圆附近以镇以东为黄沙土质,适合种植牛膝,菊花,镇以西的土壤为黄垆土土质,适合种植山药,地黄,这四味中药材的引种试用成功,缓解了魏夫人因野生药材来源不足,不能及时救治像刘彦一样病体的天下官员百姓,四大怀药的名声也随着魏夫人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其中此地所产的怀山药更被后来的人们誉为神仙之食。魏夫人所著的《黄庭经》因首次向医者述明了人体经络学说,王廷公更是将其中的导引吐纳之术融入到了拳式的动作之中,使拳法更加的出神入化,同时对人体养生有极大的帮助,得到了人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普遍认可,其所创道家全真教上清派也得到了元代中上层阶级的认可与支持,身后被道家尊封为紫虚元君,南岳夫人,排在东岳泰山夫人碧霞元君之后,被道家奉为二仙夫人。当初人们为了祀祠魏夫人建造的魏夫人祠,此后也被道家改成了二仙庙,其引种的四大怀药更是造福了无数后来的人们,也许是师傅越老越好的缘故,生活在元代的魏夫人不知不觉间被人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知生活在宋元时期的丘处机道长倘如天上有知,对这位比为师还早来世上八百年的弟子心中作何感想。
注②:闷来时糙拳的‘糙’字,做切磋琢磨意解。《诗经》(卫风篇)“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四书》(大学篇)解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太极拳经王廷公多年的研创,像加工骨器与玉器一般,经不断的切磋琢磨,精雕细琢,使太极拳终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留与后人。
注③:“识彼邯郸”语出《东周列国志》成语邯郸学步典故,谓邯郸人看到燕人走路步伐雄健,便学北人模样走步,看到楚国使者走路姿式优雅,便学南人走路的模样,全然忘记了自己走路的样子,这里类指清王朝入关后其皇权统治体制一体沿袭明王朝旧有的统治体制。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视频
太极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