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网
当前位置: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研究 > 太极拳研究 > 内容正文

如何练出太极拳的技击

作者:小拳王 来源:中国太极拳网 发布时间:2009-01-08 16:18:01 【字体:
        taijiquan的养生作用已经被世人普遍认可,但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却一直是国内外武术搏击界争论的焦点。一些传统的太极拳家坚持太极拳是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高层次技击功夫;但更多的人表示怀疑: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只是在理论上可行,而在实际搏击中却未必能够以柔克刚,历史上虽然有杨班侯、郝为真屡败各派高手的传说,但目前却很难看到这样的实例。
首先我们从太极拳的发展史上看:由道家内丹外练的太极混元球演化成徒手操练的术极十三式,就已经形成了从单纯的修身到尘世之应用的转化过程;再由张三丰的弟子和王宗岳、蒋发等传人的发展,造就出了一套高深的内家拳体系。如果太极拳不是为了技击而产生的,则完全可以停留在汉唐时期的道家太极混元球状态中。
从当代太极拳与各种搏击术的实战上看,先有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先生(50多岁)和香港的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年轻体壮,曾系统学习过西方搏击,一秒钟能发6拳,吴公仪先生身体瘦弱,且比陈克夫年长20余岁,乍看完全是一场对比悬殊的较量。但实战的结果却是难分上下。20世纪50年代初,武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郝为真的入室弟子阎志高先生来沈阳教拳为生。沈阳旧称奉天城,因张作霖和手下出身绿林的军阀都有尚武习俗,因此众多武学大都曾在沈阳传艺授徒,知名者有李光普、孙禄堂、程有功、宫宝田等。据说自然门大师杜心武和犹龙派太极拳的张振之也都在沈阳传有弟子,而当地习练戳脚翻子拳和摔跤更是早已成了一种风尚。因此,外地拳师到沈阳找饭碗都要不可避免地和当地各个门派的顶尖人物比手过招,功力稍差就得卷铺走人。阎志高先生到沈阳之后,以高超的内家功夫折服了众多的挑战者,吸引了一些门派的高手纷纷拜师学习太极拳。笔者的师爷陈明洁先生原籍山西祁县,9岁师从戴家心意拳第四代传人戴魁先生,在阎先生来沈之前,陈师爷经过40多年的修炼,功夫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辽沈地区罕逢敌手,但是与阎志高一交手,还是技逊一筹,陈先生诚然拜师学艺。
既然太极拳如此高明,为什么有的人练了几十年还是打不了人呢?这与锻造刀剑的原理有相通之处:人身如同生铁,经锻炼成钢的过程后,必须冷热处理和再锤炼才能制成一柄刀剑,而有的人则只停留和满足于锻炼成钢的结果上。我举两个身边的实际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是我在1988年学习北派吴式太极拳时的老师?a?a王辉璞先生。他年轻时身体虚弱,30多岁时才专程上北京拜杨禹庭为师,但他的功夫大多是由师兄王培生先生代师传授的。王培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太极拳技击家,按理说,辉璞老师的技击功夫也不会差,但辉璞先生却是以养生、传道、授徒为己任。几十年来跟他学习吴式太极拳的人数以万计,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辉璞先生的太极拳能打人,因为王先生从学拳的那天起,目的就是为了健身,没想过要用它去技击。另一个例子就是我本门的师傅入门较早,一开始学就是坐腰低势,完全按传统的武式小架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和要求去苦练,学成后屡败各门派的高手,它的推手与打手技击区别不大,与人较技沾手即出,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刚开展太极推手竞技时,由于裁判难以断定他的出手究竟是推手还是散手,而屡判阎师傅犯规。另一位王桂泉师叔入门较晚,学拳的目的是为了健身,陈明洁师爷见他年龄大、下势难,就说:"蹲不下去就别蹲了,把身体练好了就行。" 拳架一样,但练功的方法和要求不一样,其练出的功夫又怎么能一样呢?阎师父和王师叔每天都在沈阳的动物园内(旧称"小河沿")的一棵菩提树下打拳,一套拳下来至少90分钟,王师叔已年逾七旬仍神清气爽、坚牙完齿、眉发浓密且在转黑,但技击手段却不显。
纵观太极拳的传统练法,要想开发太极拳的技击功难,则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修炼,以武式小架太极拳为例。
一、走架阶段 用数年功夫反复纠正行拳走架的姿势,使其符合身法八要,其中以"裹裆护肫须下势"为重点,练出身具五张弓的弹簧劲的关键是练弹簧底座的力量,因此不下势则没有桩功。当身法八要练上身后,就会产生有触皆发的感觉,进入身知阶段。
二、功力阶段:郝为真先能将80斤的铁杆连抖一百下,这是何等的功夫,有人说太极拳是拳功合一的内家功夫,练拳就是练功,这话不假,但这需要时间,你总不能让一个人从20多岁练到40多岁后再去技击吧!加快太极拳技击功能的开发速度,必须要增加功力训练。太极拳的功力修炼有:抖大杆子、揉太极球、打吊袋、打千层纸等。
三、神明阶段:这个阶段的功夫就是杨禹庭大师主张的?°太极无手?±的境界。笔者的师父阎祝山,与人搭手后,在静止状态下可以神意令对方拔跟,并曾将一位习练多年太极拳的壮汉凌空拍起。更为神奇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沈阳一位习武数十年的高手到北京去会吴图南先生时,在紫竹院公园被吴先生隔几尺远击倒在地,这就是太极拳的神明功夫。拳练到这个阶段,则须周身不使一丝力,全以神气催动拳架,走架的时间越长越好,练拳出现的各种现象都要见怪不怪,同时也要舍弃各种功力训练。
总之,按传统太极拳的练法进入第三个阶段后,就必须要有相对安定的生活和练功环境,相当充足的练功时间才能修炼。杨禹庭和北派吴式太极的掌门人王茂斋先生都是每天早晨一套太极反反复复的练上6遍,才开始练拳授徒,几十年如一日,因此才能练出了世人难以理解的神明功夫。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章节视频
太极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