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太极文化之感悟
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周鸣鸽
本人潜心习练太极拳近十年,深感太极拳内涵的宽广与高深。在感叹我们中华民族先辈经过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智慧瑰宝,不被多数现代人们所认识而郁闷时,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在首尔大学讲话中,谈到了中国的太极文化,这个中国古老的哲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第二次在外交场所提到“太极”这一中华民簇自己的哲学文化。第一次是邓小平在一九七八年接待日本议员代表团时,谈到中国的太极,并提笔书写了“太极拳好”四个字送给日本议员代表团。
谈到太极拳与太极文化,这是一个大的题目,不是三天两夜能够谈清楚的,本人只能在这一个题目之间,谈一点自己在习练太极拳期间的一些星星点点的感悟。
太极拳的确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表面上看它是一个拳种,是一项体育锻炼项目,但是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衍生出了太极文化,太极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武、医各家之道义,更加深化了太极拳之内涵,使其更加的有血、有肉、有灵魂。这是其它任何体育项目及外家拳种所不可及的。有人说太极拳是武拳文练,有的说太极拳是文化拳、是棉拳、是水性太极拳,这些称谓都体现出了太极拳的“松柔”的特征。就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这二者的关系上来说,本人认为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载体,太极文化通过太极拳这样一种形式来展现其深厚的内涵。太极拳为阳,太极文化为阴,阴阳互生,阴阳互孕。预示着太极拳必然的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大多数习练传统太极拳者都知道,要想功夫上身,在练太极拳时就要做到身体大松大软,思想上要心静无杂念。要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太极拳与外家拳和其它体育竞技项目最大的区别所在。要说做到这两点不容易,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做事用“力”,遇事用“脑”的习惯。而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习练太极拳,不能用“力”,思想要“静”无杂念,这还真不习惯。从习练太极拳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个“练功夫”的过程。从太极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舍得”的过程。就是先要舍掉你身上固有的“僵力、拙力”,舍掉你脑子里的那些“世俗、世故”的东西。从而使自身的机体有空可钻,真气“内力”才能够进来,太极功夫才能够上身,才会有所“得”。所以,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舍得”。
经过第一个阶段的“舍得”,功夫上身了。但是山外有山的古训,我们应该是知道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得意洋洋,彰显无度。有多少英雄好汉因此竟折腰。我们说,身上有了内气,这是一个好东西,我们一定要尽量的把它储存起来,人活一口气嘛,内气越足越好,储存起来慢慢用。比如改革开放后,赚到了一点钱,不能因此而得意洋洋,八方显摆,这样是要跌筋斗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有了一点功夫,不能得意忘形,见人就出手,这是不行的。我们要虚怀若谷,戒骄戒躁,不断努力,更上一层楼。从太极拳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追求“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境界。从太极文化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进入第二个“舍得”的阶段,贯彻“舍己从人、不卑不亢”的修行。所以我认为,习练太极拳,就是一个不断的“舍”的过程。这是太极文化的“大智慧”。
从一般人的理解,练太极拳是指太极拳的拳架,这应该是太极拳的侠义的理解。从广义的太极拳来说,太极拳应包括太极拳拳架、太极拳推手、太极拳散手、太极拳内功、太极文化(太极道)。
太极拳推手,是两个太极拳习练者,按照“沾连粘随、随曲就伸”的原则进行对练一种练习方式,目的是相互检验太极拳拳架和太极拳内功的习练程度。在相互的推手练习中,双方更能够品味出太极文化的味道。
首先,太极拳推手可以不分男、女、老、幼,不论体质强弱,不论功力深浅,都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达到了参与者的广泛性。这是因为太极拳推手的检验标准,不是力大吃力小,不是用蛮力,而要展现太极拳特有的轻柔灵活,刚柔并济,四两拨千斤之力。是要使太极拳推手的每一个参与者的内心感到轻松、舒服,要达到既锻炼了筋骨,又洗涤了心灵的双赢目的。这也是太极文化中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阴阳互孕的哲理。
。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以“绵里藏针、柔中有刚、以柔克刚”而著称的,更有“极慢到极快,极柔到极刚、遇柔即柔、遇刚则刚”之百变特性。在太极拳推手的检验中,可以展示出“推不倒、拉不动、抱不起、压不垮”内功能力。举例来讲,甲乙两个太极拳习练者相互推手练习,甲方的力量侵入乙方,乙方以局部之柔,化解甲方之力;此时甲方应适可而止,不可过之;而在甲方回收力量之时,乙方随之而进,伺机发放。这就是太极拳推手的“不丢不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游戏原则。再者,太极拳的内功展现,即体内的内气充足,能聚能散,意到气到劲到。对方力量进来,我可以聚之以抗,对方奈我不何,也可以分散我的内力,无论对方再大的力进来,却找不到我的着力点,犹如用力于水中之球,有力使不上。但是在对方将力量收回之时,我随之聚力将对方弹出。这是太极功夫。其实,精通我国史论的毛泽东主席,当年制定的“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游击战术,与此太极拳理是何等相似。“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即“不丢不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伺机发放”。“诱敌深入”即“引进落空”。总之,双方拼的不是力量,而是智慧、是“道”。
此外,太极拳理是阴阳互孕、阴阳互生、刚柔相济、相互包容,而不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弱肉强食。没有侵入,即没有“引进落空”,没有“千斤”之力,即没有“四两”之拨。这是“太极功夫”。这有应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小小太极拳,孕藏着中国古老的哲理,可运用于做人、理家、管理企业、以及安邦治国。
二零一四年七月于峨眉山麻子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