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心法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话永远表达不了身心的感觉和身心的独特之妙,正确的理解太极拳的心法和太极拳内功修炼步骤,做到太极拳的心法的心知已是运用太极拳心法的良好开端,可以潜意识的讲太极拳心法应用到太极拳的练习中去,今天太极拳小编就是要教大家可以学习太极拳的心法及要领,还分享了太极拳8大名家心法要言,不看是你的损失。
太极拳心法
基本方法: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太极拳心法要领
第一,立顶。头不前俯后仰、左偏右斜、轻松地竖立起来,不要用力。习称“顶头悬”,意为好像悬在半空一样。很多拳种也讲究头要直,但要求用力。这不是说别的拳种不好,而是用力对血压高的患者的血压有影响。
第二,松肩。不能理解为耸肩,更不应该误解为往下坠肩。而是肩背放松,不用力。
第三,垂肘。肘关节要有重意。因为打起拳来姿势很复杂,有很多动作不注意就会成为横肘。例如现在普及的二十四式或八十八式,其中有很多的抱球姿势,练习时如变垂肘为横肘,那么气便壅于胸部,一趟拳没打下来就呼呼直喘。太极拳要求虚其胸,实其腹。胸部始终不受气的影响,觉得很轻松。垂肘与松肩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这方面合乎要领,太极拳不管打几趟,周身汗出,但不气喘;否则就难免气喘吁吁了。
第四,含胸。不挺胸就是含胸,很自然地把躯干竖立起来,但不要往里缩胸。
第五,拔背。背指脊椎。用顶头悬把脊椎骨提起来,“上下一道线,全凭两手转”,腰部躯干是直的。太极拳是以腰为轴心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的,因此这个轴绝不能弯。如挺胸或缩胸,则脊椎便不能直。
第六,气沉丹田。丹田指小腹。在立顶、松肩、垂肘、含胸、拔背的基础上,全身都要自然地放松,并自然地呼吸,这样才能气沉丹田。这里讲的气不是呼吸之气,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讲究练浩然正气,讲的就是这个“正气”,或叫“内气”。《拳论秘本》上有句话:“不使气流行于气”,指的也就是这个 “正气”。锻炼出来的气不能同呼吸之气一块流通。练大极拳讲“始而意动”,因为太极拳讲究练“意”不练力;“继而内动”,就是紧接着里边的“气”动;“后而外动”,最后才表现外边的动作。
太极拳心法要求
第一,姿势正确。需要有名师指导和纠正。
第二,意识集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意识想着、意识领着来完成。
第三,动作协调。这离开腰是做不到的。必以腰为轴心,腰一动周身都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腰不动而四肢动,就不会出协调的动作。
第四,节奏分明。每一个动作的中间过程和完成姿势,要做到节奏分明。有人说,打太极拳好像行云流水一样,但不能离开节奏分明这一前提,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每两个式子之间似断非断,即式断意不断的关系。
第五,虚实分清。这一点很重要,初练表现在两条腿上的虚实变换。实际上这个虚实不光是在腿上,因为“处处皆有一个虚实”,什么时候都有虚实,两人一搭上手都是以虚化实,以柔克刚。初学一定要掌握好两条腿上的虚实变换,身体的重心是在前腿还是后腿,务须清清楚楚,不能不前不后。“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所以只要一动就分虚实,要求非常严格。
第六,连贯圆活。太极拳的姿势由开始到收式,都是前后连贯的。每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都呈圆形,不是大圆、小圆,就是椭圆、半圆。例如向前按掌,上肢由于松肩垂肘,因而呈弧形,拉也拉不直。活,就是灵活,特别是肩、肘、腕、指关节都要放松,不能僵劲。再配合动作的圆弧形,就能灵活。 第七,上下相随。指手足有呼应关系。例如搂膝拗步左手往上立掌时,随即把右脚提起来向前弓腿、左手向前按,手按好了,弓步也同时完成了。这样做,脑子需要高度集中在动作上,所以杂念容易排除。
第八,轻灵沉着。练太极拳由轻灵开始,久而久之,练出内劲,每一个动作就会很沉着。
第九,速度均匀。不论出掌、出拳、迈步,都要运劲如抽丝,快了怕它断,不拉它就出不来。
第十,呼吸自然。一开始用鼻子自然呼吸。舌尖抵到上齿与上腭之间。随着练拳时间的推进和功夫的加深,会形成深呼吸,即腹式呼吸,并且呼吸和动作会自然地结合到一起。
太极拳心法特点
第一,柔和。太极拳的架式平稳舒展,动作轻松柔和,不僵不拘,顺人体之自然,无忽起忽落和惊险的跳跃动作,练完后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因此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练习。
第二,连贯。由起式到收式,不论虚实,姿势的变化,前后都是互相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停顿和接头的地方。所谓“绵绵不断,好像行云流水一般”,正是此意。
第三,圆活。太极拳上肢的动作不是直来直去,而是处处呈弧形,适合于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因此,从前有人称之为“圆运动”的。在圆的基础上,全身上下才能协调、灵活、各脏器方能得到均匀的锻炼。
第四,完整。太极拳运动以腰为主,一招一式都由躯干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要求意识和动作一致,上下相随,手足呼应。并且呼吸也随着动作的起落开合,密切配合内外上下,完整一体。
心法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8大名家心法要言
太极拳的心法要言,是大师们的心得体会之精华,历来为不传之秘。读懂他就像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如能对他的心得正确理解,对练拳帮助匪浅,但是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吃到螃蟹才知道螃蟹的味道。
一、陈鑫《太极拳论》原句: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着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意译:所谓太极拳,实际上就是遵循天体的自然运动规律的拳法。阴阳(这里指所有正反的两面)的转换,一点都不会去强求,主观强求的就不是太极拳符合自然运动的道理了。精神(内功)上重在于藏和蓄,不可流于表面。
二、孙禄堂先生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
和來萬法皆無用,形體應當似水流。
意译:大道是遵循自然一体的,空和静是最难的境界。所有的练拳技巧都没有必然规律,只要记住身体像流水一样就行了。(这里用流水的柔和变来比如自然,不强求)
三、王芗斋先生原句: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意译:所谓的棚劲,就像水托着船一样,先充实丹田之气,然后顶头悬,身体像弹簧一样,开合自然,就算有千斤之力,要像船一样漂浮起来也不难了。
四、杨露禅先生原句:“圈内打人,圈外推人”
来源:杨露禅教了全佑功夫,全佑是杨的三大弟子之一,善柔化,是为吴家太极之始祖。 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 全佑尾随不舍. 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 全部功夫都已教你, 没有一招留起, 总之你记著, '圈内打人, 圈外推人' 便是。
五、陈长兴《用武要言》原句: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意译:太极拳的进攻都随着心的主宰而发出(这里强调了太极拳的意气为君),要能够懂得自己和对手,随着情势变化而变。
六、郝为真先生原句:“初练(太极拳)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意译:刚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就像身体在水里,脚踩在地上,动作总有阻力。第二个阶段,就像身体在水中,脚也浮在水中,像水一样能运动自如。第三个阶段,身体很轻快灵活,脚像在水面上走一样,在高高的悬崖上面的薄冰上走一样,神气收在内心,不会有一丝散乱,这个时候,拳就练成了。
七、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原句:无贪无妄:习练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
直译:学习太极拳,最怕求快求多,特别不能擅自改动,动作和心法都学正确,那么练成之后就不会有错误,精进也很快,如果求多,而且任由主观上的改动发展,就不会有所成就,这种错误十个其实有九个会犯,一定要注意。
八、无名大师原句:“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水走船不走。”
意译:
空手握锄头,讲的大体上是初步开悟时候的事,双手要放空。
步行骑水牛,应该是中期修行时候的事,表面上挥汗如雨,辛苦步行,可内里却是菩萨的清净妙行。
人在桥上走,这句讲的应该是后期修行的事,功德圆满之后,离理想还差一座桥,对应“炼神还虚”的功夫。
桥流水不流,这句讲的是成佛之后的境界。简单说来就是“静的动了,动的静了,有动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