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网
当前位置: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研究 > 太极理论 > 内容正文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由柔入刚易还是由刚入柔易?

作者:伟忠 来源:太极拳 发布时间:2017-12-04 15:02:11 【字体:

我国传统武术,虽然拳种繁多风格各异,但在练习方法上却始终未能脱开“刚柔”二字。自些拳种练习时先从“求柔”入手,最后“由柔人刚”、“积柔成刚”,有些拳种练习时先从“求刚”人手,最后“由刚入柔”、“积刚成柔”。那么,到底“由柔入刚”易呢还是“由刚人柔”易?以我个人对传统武术多年精勤不倦的实践感悟,我认为“由刚入柔”比“由柔入刚”在实际练习效果上要来得容易。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由柔入刚易还是由刚入柔易?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练习,便是典型的“由柔入刚”、“积柔成刚”的过程。一进太极门,就必须从“放松”和“求柔”方面去入手练拳,决不允许自任何使劲用力之处,否则便是“反其道而行”的错误练法,严重相饽太极拳理论的指导。但是在现实中,太极拳的练习者虽然是比任何其他拳种人数都多的一个群体,可大家见到几位真正“由柔入刚”而“积柔成刚”的成功者?95%以上的太极大众,习拳数年至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后仍然是那个松懈无力的柔软架子,唯恐多用一分力便会把拳练僵。至于“由柔至刚”、“由松到紧”、“运柔成刚”的太极爆发劲,更是无人能做得出米。但这些“柔软大众”嘴上却永远不认输,说他们的太极拳“外观柔绵但内藏坚刚”,真正的。功夫”与“刚劲”是隐在身体内里而不求外显的“内劲”。可与之一试手,除了松软无力或死板僵硬外,根本就体会不到什么“棉里裹铁”、“柔内含刚”的“太极内劲”,反而被我等将其如皮球般挥手抛掷,任意跌打。

相反,同为大家所称的另一“内家拳”形意拳,练拳之初,除了练“三体式”桩功(真传的“三体式”桩功,在具体的练法卜并非周身毫不着力的“放松桩”或“养生桩”,而足有着严格要求的“松紧结合桩”)外,在“五行拳”等拳法的具体练习上,要求先练瞬间爆发的“明劲”。待多年苦练而将形意拳独特的刚实“明劲”练上身后,便自然而然会步人“由刚入柔”、“刚极自柔”、“积刚成柔”的暗劲阶段。此后,若能在明师的指导下勤练不辍,自然会步入无拘无束、一片神行的“化劲”空灵阶段。此即前辈所谓形意拳之“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也。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由柔入刚易还是由刚入柔易?

又如人们以“外家拳”视之的八极拳,是典型的“刚多柔少”、“由刚入柔”的传统名拳。练八极之初,只要在姿势比较协调和顺的情况下,老师便要求学生必须将劲力放完放透,有多大劲使多人劲,此即八极拳“一打拙力似疯魔”之要求。另如翻子、戳脚、螳螂、炮捶等拳,练拳之初都是要使刚劲、用大力的。但到最后,它们都与形意拳一样“由刚人柔”,步入“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并济”的“阴阳相台”境界。

事实上,我发现形意、八卦、劈挂、八极、翻子、通臂、戳脚、螳螂这些拳术练习有成者,他们的“柔劲”倒比太极练习者所求的“柔劲”要真实得多、灵活得多。也就是说,那些由“刚”起步,最后“从刚入柔”的拳种所获得的“柔劲”,是拳术意义上的真止“柔劲”。而那些由“柔”起步,最后“从柔人刚”的太极拳类所获得的“柔劲”,其实只是松懈软塌的“软力”,并非拳术所特有的真正“柔劲”。

这是为何呢?道理并不复杂。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除了襁褓中的婴儿)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力,都是比较僵硬的后天拙力,对于用惯了后天拙力的人,一上手就让其放松不拘地去求拳术中“返先天”的“松柔劲”,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而强人所难。因为人们的阿常用力习惯,是很难让其用完全相反的方法在短期内一下子改过来的,这就是太极拳“由柔入剐”而难获成效的症结所在。但对于用惯了日常拙力的人来说,让他们练拳之初便用其自身惯用的后天拙力去用劲使力,他们会容易接受和理解,较人手便求松求柔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只是在传授上一定要反复要求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及求劲、找劲、发劲的窍要与关键,让他们在用后天拙力练拳的同时逐步体会到力量在自身的起始、传导、聚合与发放以及打爆发劲时身体由松到紧、由束到展、由台到开的瞬间微妙变化。如此,待他们将自身四分五散、呆滞僵硬的后天拙力打尽后,便是化僵去拙之后获取的内外如一、整体鼓荡、骤然爆发的拳术劲力。此劲一出,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松柔劲”便已包含其中了,稍加讲解即可领悟。因为能打出整体如一,瞬间崩炸的刚实抖绝力,就说明练习者自身早已换去了生活巾所用的后天僵劲,“松柔”之劲早已练卜了身,否则便无法发放由松到紧、瞬松瞬紧的鼓荡爆发力。也就是说,将明劲练至极处,暗劲自会生出,此即“由刚入柔”、“刚极自柔”之理。此后,稍加捶炼,习者自身便具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中含柔、柔内藏刚、刚柔并济、阴阳相合的真正拳劲,这才是传统武功的最终劲道成就。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拳术亦然。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皆为病拳,只有“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的阴阳平衡、刚柔相济之劲,才是拳术上乘之劲。此时,再去练太极拳,求其“松柔”之劲便会易如反掌,一学即会,决不会像无任何基础时人手就求太极拳的“松柔”那样费事了。

我在多年的传拳授艺中也发现,传统拳术的练习过程和步骤,“由刚入柔”的确比“由柔入刚”要来得快,这种练习步骤也普遍适合于投有任何武术基础、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

上山的路有很多条,哪儿一条路更平坦、快捷一些,全在攀登者之自我选择。习拳亦同此理,谨以此文与同道共勉。

相关推荐
  • 热门
  • 推荐
排行榜
相关章节视频
太极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