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太极拳古籍和太极拳诸古拳论,都未发现记载有打太极拳要放音乐的。太极拳的诸多前辈,如蒋发、陈长兴、杨禄禅、杨班候、杨健候、杨澄浦、吴鉴泉、武禹襄、孙禄堂等他们打太极拳也从未放过音乐,但是他们的功力都达到登峰造极,后无来者。不知在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了打太极拳要放音乐,要求拳者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拍走了。
根据太极原理、原则、规矩及法则的要求,打太极拳是不宜放音乐的。太极拳的根本就是松柔,恬淡虚静空无,五字诀也要求“心静、身灵、劲整、气敛、神聚”。打太极拳用心听音乐去了,还能做到心静,恬惔虚无?打拳放音乐,拳者必须随着音乐的节拍行拳,还有身灵的自由吗?劲整,是要求打拳者将周身所有的内劲组成一个完整的合力,集中到身体的某一点,用心发出去,心都集中在音乐上了,还能发出完整的内劲吗?打太极拳气机的升降收放都是顺应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的敛放和太极拳运动的自然开合而行。打拳放音乐不仅不利于气机的自然升降和运动的自然开合,而且还要扰乱行拳者的气场,有可能使元气乱窜。一边打拳,一边听音乐,行拳者神情飞扬,大脑兴奋,能神聚内守吗?神不能聚,杂念繁生,意识不专,拳的神韵全无,拳经上说的“用心打拳”不就成了一句空话了。放音乐打拳违背太极原理、原则的例证太多了,就不累述了。
“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堪称一顶晶莹的王冠。许多先人认为,不修“静”不足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易经》一个“静”字贯穿始终来体悟其中卦象的变化万千:“寂然不动,感而遂知天下之故(寂然安静,不动心念,静净能感应天地万事万物,通晓天下事)”。一部《道德经》通篇以一个“静”字为根本来体悟“至虚极,守静笃”(诚心诚意守虚静至极点,可知晓宇宙大道)。《黄帝内经》同样以一个“静”字为根基未完善治病防病。内外俱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各家学说也都极为推崇“静”。如儒家的《易经系辞上》说:“无思也,无为也”(无思静而生智慧,静而生潜能);《论语.雍也》中。说:“知者动,仁者静(自作聪慧的人总爱心动,仁德的人爱宁静)”;孔子说:“仁者静……仁者寿”(有仁德的人喜静,守仁信静修的人长寿)。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看花花绿绿的世界多了,使人心神乱,音乐听多了,使人神魂离窍,失去聪慧);”
唯有静净习练太极拳,方能入太极境界。太极境界的奥妙,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唯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心神通灵而感应。常见一些学拳者以招式锻炼为至要,而将心神静净的修悟。道德品行的涵养,神志养颐置之度外,颇为可叹!
再从生命学、生物学、生理学等方面简单地举两个实证。老子说:“有生于无,无生于有”。万事万物都是从虚静空无中而生,又从虚静空无中而去。世人都知道龟的寿命最长,它趴在深洞中几十年不吃不喝依然活得很好。有关于长寿龟的故事史书上有很多记载,龟之所以长寿其缘故是由于他最擅长“守静笃”吐纳导引之术。世界上有很多关于地震的报告:埋在废墟中的成年人只能活几个小时或一天多,同时埋在一处的婴儿最长的能活一周星期以上。同样在一处的婴儿为什么比成年人活得久?其道理很简单,成人活不长的根本原因是入不了静,杂念重生,惊恐万状,耗散了大量的能量,而婴儿识神未丰,处于朦朦胧胧冥冥之中,无生死概念,无牵无挂,无惊、无恐、无惧。此时元神当权,不仅不会无益的消耗能量,而且还会开发出强大的潜能,维持生命,故比成年人活得久。其实太极拳就是仿龟蛇,清静无为,回归婴儿,“守静笃”,利用肢体的一伸一缩,有机的配合呼吸运动,行吐纳导引之术,故能健身去病长寿。
再从深层次的生理科学来讲,人是有生命的活体,生命活动是按照生物钟的节拍运行,顺之者生,逆之者亡。人的生理活动又是按照生物周期律运行的,顺之者久,违之者短寿。打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自然。强调拳者的一举一动都要自然,要合自然,顺应自然,自自然然。所谓自然,就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要顺应天道之机的自然运行,按照生物钟的节拍走,按照生物的生理周期律之机自然运动。打太极拳放音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强迫行拳者按照音乐的节奏运动,好比是比划着太极拳的外形样子跳舞或体操,这是违背了太极拳的自然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