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重要也被称之为鲜药。在我国鲜药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年代。“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所尝的应是新鲜中草药。鲜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新鲜的植物类中草药及鲜活的动物或昆虫类药品。中医中重要的特色中就有鲜药保健与治病,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鲜药中的北沙参的相关知识。
北沙参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北沙参味淡微甘,性凉。色白,质松,中空,故能入肺,清热滋阴,补益肺气,兼能宣通肺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龄到了一定程度,阴津不虚、虚火上炎的情况较为常见,日久会累及阳气受损。所以,中医临床经常选择北沙参治疗肺胃阴虚之证。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北沙参除了用于治疗肺阴不足、胃阴受损的患者,还经常用于治疗皮肤黄褐斑、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退等病症。
北沙参全身都是宝,采摘新鲜茎叶,可作蔬菜,叶子口味新鲜,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增强抗病防病的功效,润泽肌肤的效果。
对于头发枯槁,干性皮肤,皮肤缺乏弹性皱纹较多者,常用北沙参茎叶包饺子、炖肉,效果理想。
优良的北沙参根系丰富、粗壮。原因是第一不同植株之间离得很远,自然生长空间大,可以充分发展,吸收营养成分较多样化、较充分;第二生长时间很长,是多年生,就如同老山参一样,年头多的会长出一些侧根,而且根条弯曲、形态各异;第三没有农药化肥,生长缓慢,需要更多的根系保证营养来源。至于外表纹理粗壮、质地疏松,与生长时间长,久历四季更替和土壤情况变化有关,所以比重较轻。这就与张锡纯所论述 “质松、中空,故能入肺,清热滋阴,补益肺气,兼能宣通肺郁”相一致。
而一般北沙参条干细长挺直、主根较细、侧根很少。原因第一是为了有利于运输保存而形成的栽培方式造成的。现在栽种均是密植,株距3-5cm,行距7-12cm,生长空间小,根须较少,限制了营养成分吸收的多样性和充分性,使用农药化肥,生长快,生长时间短,多生长一年就采挖,所以参条笔直向下,侧根少是因为没有生长的机会。
普通方法种植出来的北沙参,就如同普通方法种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一样,普通人和普通的疾病用起来是可以比较有效的,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高年体弱、久病阴虚、或病情复杂的情况,高品质的精品北沙参就有其必要性。
北沙参能够发挥上述诸多功效,在于北沙参非常丰富的化学成分,近年来,国内一些药学专家发现,北沙参中绝大部分有效成分都在于根皮内,而去根皮的北沙参中有效成分含量甚微,北沙参具有明显的解热和祛痰作用,而去根皮北沙参解热和祛痰作用不明显。早在1960年卫生部药政局复湖北省商业厅中西药管理处的电文中就指出:“北沙参可不刮皮使用。”有研究表明,北沙参加工除去须根、外皮、干燥与洗净直接干燥相比,其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达90%。
实际上可以直接洗干净干燥,既简便又科学,还节省药材。洗净连根皮、根须一起直接入药作用最好。在临床中发现北沙参的根皮治疗干燥综合征、老年皮肤瘙痒、硬皮病、白癜风、萎缩性胃炎、肺纤维化等病症以肺胃和皮肤阴津不充为主证者,非常有效。所谓以皮养皮,以皮治皮。所以大家服用北沙参全身都是宝,大可不必去皮。我国生产的北沙参相当一部分是出口南韩,多数要求不去皮。不去皮保健养生的作用更大!
张锡纯就谈到:“沙参以体质轻松,中心空者为佳。”粗如拇指不是一年能够长出来的,而且北沙参生长时间越长,中间才能多空隙,即所谓中空入肺能通。现代还有研究对不同生长年份北沙参中的营养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表明,北沙参中多种营养素总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四年生北沙参中的量极显著高于生长一年、二年和三年的北沙参,因此生产中,生长两年以上的北沙参才能算质量优良,三四年以上更好。
另外有些人可能对于北沙参会过敏,这类人就不要食用了。另外北沙参有些偏凉,对于阳气同时也不足的人群,或者经常服用时间很长,可能会有影响阳气生发或有敛邪之弊。
地黄
地黄新鲜状态下使用,称为鲜地黄,古时的生地黄就是这个鲜地黄,或叫做鲜生地。晒干放久了就称为干地黄,经过久蒸久炙就成为了熟地。六味地黄丸中就使用地黄作为主药。
在我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地黄,列为上品,而且指出“生者优良”,也就是指的是新鲜使用的地黄,即鲜地黄效果最为优良。
鲜地黄寒性大,但养阴生津、补肾生水作用最优,适合阴虚的人。阴虚的外化表现如下图:
鲜地黄的食用方法可制作 “地黄二米粥”,营养丰富,而且制作方便。
鲜地黄的叶子还做成各种保健食品,疗效一点也不比地下部分的地黄根差,而且味道还很好。由于地黄花、种子属于温性,地黄根属于寒性,所以地黄叶子介于两者之间,就比较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地黄叶入肺、肝、肾经,具有走表入肺、润肤止痒、滋阴补肾、凉血止血之功。在我国最早的一部种植中药的专著《山居录》(唐代)云:“地黄嫩苗摘其旁叶作菜甚益”。从现在地黄的有效成份来分析,有效成份主要成份主要是梓醇,还有很多的微量元素。
现代医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黄叶与块根中均含有梓醇。地黄叶在前期生长的过程中,梓醇含量迅速上升,最高时期是地下部分梓醇含量的两倍以上。一直持续到采收期之前,也就是地黄叶要枯萎的时候,地黄叶中都含有大量梓醇,由些可见我国古代医药学都对地黄研究之透彻。
临床中总结发现,地黄叶对肺纤维化等慢性肺病、老年痴呆、脑萎缩、糖尿病、皮肤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想要种植地黄,那么对土壤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本草乘雅半偈》中曾记载:“种植地黄后,其土便苦,次年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土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药也。”如果一块地种植了地黄,那么这块地在往后的8年到15年都不能再种植地黄,所以地黄是一年一熟,地黄第二年就要重新换土才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