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日是立冬,本来是冬天开始进补好时机,竟然碰到气温飙高温,西半部最高温将升至30度以上,实属少见。中医师提醒,在高温环境下进补,一定要掌握养阴清热、益气除烦的原则,并加上滋阴补肾,才能顺应调养,避免伤阳气、害阴分,使得百病生,造成愈补愈大洞!
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在冬天这个季节时,万物都得闭藏,人必须在此时养藏。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还存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暖冬切勿盲目进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立冬传统较多吃温热的药材,比如羊肉炉或者麻油鸡、姜母鸭等其他药膳,但是,碰到气候暖冬,切勿盲目进补。因为即使碰到暖冬气候,平均来说冬天后气候仍然比较寒凉,又夹有湿,很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和阴分!一旦伤阳气恐导致手足不温、面色淡白无光泽、疲乏无力,以及易出现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不足则百病生!
至于伤害阴分,则是指若出现有阴虚时,卫气无所依,浮散于外,营阴更随之外泄而致汗出。患者常伴潮热、口干咽燥、舌红等。
立冬食疗需根据体质而进行
如果体质偏热的人,不可以吃太燥热的药材,例如:十全大补汤丶四物汤。切记食疗需根据体质而进行,立冬养阴,可多吃滋阴养肺补肾食材,少吃煎炸食物,但是属于寒底的人,也不适合吃太多,以免造成嘴巴破、失眠、湿疹丶痔疮等燥热上火现象。而三高等慢性病病人,可多食用黑白木耳、黑豆、山药、雪梨滋阴外,也可选用麦冬、玉竹、生熟地等炖煮蔬菜浓汤来养阴清热、益气除烦。
其实,春夏秋冬的四季,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的木火金水,春是木,夏是火,秋是金,冬是水,而土是分配在四季里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补脾胃。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好。进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润燥为主。
冬天补肾分为补肾水和补肾火
与春风、夏暑、秋燥不同,一般来说,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冬天应该补肾,冬季属于寒水的季节,水应肾,补冬要补水,补的就是肾。但真的补肾,中医看法分为补肾水和补肾火,水虚的人要补肾水,火虚的人要补肾火。补水的有六味地黄丸,补火的则为桂附八味丸,或称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所以,必需由中医把脉看病人需要补水或补火。
提到肾虚的一大误区,就是其实肾虚有两种:一种是肾阴虚,肾阳虚,还有阴阳两虚。一定要先判断好自己是哪种类型的肾虚,再对症补肾。
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可见,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因此,冬令注意对肾脏的保养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