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然离不开电子产品,人手一个的手机,办公司必备的电脑等等,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到,那么你知道世界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为什么会出现电脑这个东西?以及我国的首台电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世界第一台电脑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Computer,简称ABC)是法定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特森·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在1937年设计,不可编程,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并在194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
曾有媒体误传ENIAC是第一台计算机,实际上,真正的第一台计算机是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Computer,简称ABC计算机)。ENIAC是第二台计算机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世界第一台电脑研发过程
研发的原因
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想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当时激战正酣,各国的武器装备还很差,占主要地位的战略武器就是飞机和大炮,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和导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美国陆军军械部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
美国军方要求该实验室每天为陆军炮弹部队提供6张射表以便对导弹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事实上每张射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是一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
时间就是胜利
不过即使用数值方法近似求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当时的计算工具,实验室即使雇用200多名计算员加班加点工作也大约需要二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算完一张射表。在“时间就是胜利”的战争年代,这么慢的速度怎么能行呢?恐怕还没等先进的武器研制出来,败局已定。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1942年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
美国军方得知这一设想,马上拨款大力支持,成立了一个研制小组开始研制工作、预算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要不是为了战争,谁能舍得出这么大的钱!虽说战争万恶,但未始不偶尔促进科技的发展。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中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