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一、动作名称
l预备势 2半面向左转
3提手上势 4右向挤手
5左向挤手 6揽雀尾
7手挥琵琶 8提手上势
9搂膝拗步 10揽雀尾
11搂膝拗步 12揽雀尾
13接膝拗步 14揽雀尾
15进步搬拦捶 16如封似闭
17提手上势 I8抱虎归山
19肘底看捶 20倒撵猴
21斜飞势 22手挥琵琶
23提手上势 24海底针
25撤步赛通臂 26上步挤
27.白鹤亮翅 28云手
29高探马 30转身左右分脚
31搂膝拗步 32搂膝栽捶
33翻身撇身捶 34披身踢脚
35翻身二起脚 36转身蹬脚
37弯弓射虎 38上步挤
39搂膝拗步 40揽雀尾
41退步搬拦捶 42如封似闭
43双峰贯耳 44野马分鬃
45玉女穿梭 46单鞭下势
47.白鹤亮翅 48云手
49金鸡独立 50倒撵猴
51斜飞势 52手挥琵琶
53提手上势 54海底针
55上步赛通臂 56上步挤
57. 白鹤亮翅 58云手
59上右步压肘 60上左步压肘
6l腋下掌 62十字摆莲
63弯弓射虎 64上步挤
65上步七星 66.退步跨虎
67转身摆莲 68.弯弓射虎
69上步挤 70.手挥琵琶
71合太极 72收势
一、动作名称
l预备势 2半面向左转
3提手上势 4右向挤手
5左向挤手 6揽雀尾
7手挥琵琶 8提手上势
9搂膝拗步 10揽雀尾
11搂膝拗步 12揽雀尾
13接膝拗步 14揽雀尾
15进步搬拦捶 16如封似闭
17提手上势 I8抱虎归山
19肘底看捶 20倒撵猴
21斜飞势 22手挥琵琶
23提手上势 24海底针
25撤步赛通臂 26上步挤
27.白鹤亮翅 28云手
29高探马 30转身左右分脚
31搂膝拗步 32搂膝栽捶
33翻身撇身捶 34披身踢脚
35翻身二起脚 36转身蹬脚
37弯弓射虎 38上步挤
39搂膝拗步 40揽雀尾
41退步搬拦捶 42如封似闭
43双峰贯耳 44野马分鬃
45玉女穿梭 46单鞭下势
47.白鹤亮翅 48云手
49金鸡独立 50倒撵猴
51斜飞势 52手挥琵琶
53提手上势 54海底针
55上步赛通臂 56上步挤
57. 白鹤亮翅 58云手
59上右步压肘 60上左步压肘
6l腋下掌 62十字摆莲
63弯弓射虎 64上步挤
65上步七星 66.退步跨虎
67转身摆莲 68.弯弓射虎
69上步挤 70.手挥琵琶
71合太极 72收势
第一章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上)简介
第一节张三丰太极拳渊源与传承
一、集大成者张三丰
在张三丰之前,有东晋时代的葛洪创“太极法术”“太极秘法”;有南北朝时代梁国人韩拱月所创“小九天雏形太极拳”;有唐代隐居道上许宣平的“兰十七式太极拳”;有李道子创“俞式太极功”。有明代俞莲舟创“先天拳”;民间则流传有“粘沾拳”“摸鱼拳”“绵拳”等。张三丰对上述拳法进行提炼升华,将道家哲理融会贯通于太极拳技之中,创造了一套以“太极十三势”为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武当内家拳,与佛教少林拳并称中国武术两大奇观,从而使太极拳名震江湖,广传于世,形成了武术史上“南尊武当,北崇少林”的局面。由此观之,在太极拳史上,张三丰实有集大成之功。这些有史料可寻的太极拳传承脉络,正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渊源和线索。
二、张三丰生平及其创拳立派情形
张三丰其人,传说不一。据《明史?方技传》中的《张三丰传》记载,他是辽东懿州(今辽宁义县)人,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义号玄玄子。祖籍江西龙虎山。长相“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平常不修边幅,寒暑唯一衲一蓑,人称“张邋遢”。行踪飘忽不定,处事怪异,书经目不忘,善嬉谐而旁若无人。曾屡次云游武当山,在山上“创草庐居之”,炼丹,行拳。后又入四川青城、鹤鸣诸山访道求真。张三丰一生著述颇丰,其传世之作较为可信的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张三丰与其徒在武当山修道,明成祖专为他营建武当官观,所以其丹法流传了下来,称“武当道派”。其特点有五:
1、崇祀“真武大帝”,奉真武大帝为祖师。
真武大帝为北方七宿之神,其像为龟蛇,足道教信奉的北方大神。武当山自古就是道教奉祀真武之神的道场。
2、以“太极”学说为根本教义。张三丰的丹道思想源于陈抟学派,以“无极而太极”立说。其《大道论》一文,系统阐述了太极分阴阳、逆用阴阳、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丹道思想,认为天地足一太极,人身也是一太极,识得此天地之太极、人身之太极,即可行拳炼丹证成道果。
3、先双修而后清修的内丹实践过程。张三丰的丹法属于内丹双修派系统,以《玄机直讲》《玄要篇》《无根树》为代表。其炼法称“神仙栽接法”,以双修炼采“外药”,以清修炼养“内药”。外药在造化窟中而产,内药在自身关元气穴中而生,内药是精,外药是熏;内药是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叫代中期以后,武当道派并入全真龙门派,双修法因不合全真北宗之旨而失传,至此时起,清修取代了双修。
4、创“武当内家拳技”,形成道教武术派。道教史卜多习武之人,如道士王重阳曾巾武举、白玉蟾任侠好武,但直至武当道教兴起,才形成道教武术派。武当内家拳技是道教史上之一绝,其创始之首功当推北宋武当道士张三丰。张三丰因观鹊蛇之斗,忽有会心,遂编演而成太极拳。清代黄百家的《内家拳法》所涉及到的《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等相关文章均认为张三丰是武当内家拳的奠基人。
5、以《道德经》为刨拳的理论基础。张三丰汲取了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为主干,摄取传统医学、兵法知识.运用太极说、刚阳说、五行说、八卦说来高度概括武当内家拳的拳理、拳技、战略战术,从而形成了独到的武当内家拳见解,大致有如下特点:
(l)拳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一文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三丰以老子的本体说作为他创拳的理论基础。老子认为人是效法自然的,就应顺乎自然规律自
成法则,张三丰在创拳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道法自然的法则,按照“顺其自然”的规律行拳。
(2)圆形运动。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乃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的变化越是伸展,离道就越远,而最后仍要收敛,返回于道。换句话说,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据此原理,张三丰创下的原式太极拳均以圆弧轨迹为主,在行拳过程中或平圈、或立圈、或斜圈、或止圈、或倒圈、或半圆……均走弧形,变化多端。
(3)拳法阴阳。俗话说:“不懂阴阳,就无法练习太极拳。”说明通晓阴阳规律对练习太极拳极为重要。www.cntaijiquan.com
(4)贵柔处雌的战略观。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老子认为知坚强者最好经常处在柔弱地位,这样才能避免过早走向死亡的结局。张三丰运用这种贵柔处雌的思想,形成了武当内家拳“尚变不尚力,贵化不贵抗,尚走不尚顶”的技击特点。也就是说,武当内家拳在技击上专讲柔化,不在气力上胜人。在训练上,也纯以养气为主。
练拳时,忌用蛮力,务使全身松开,气血贯注,日久自成内功。与敌交手,以手之圆转劲化解敌击来之直劲,而不采取以硬碰硬的打法,以脚之走来避开与敌互相顶撞的打法。但贵柔
守雌不是武当内家拳之终极目的,其终极目的是以柔克刚。《武当拳法手诀》一书中言:“撺不与斗,贴跌更奇,彼来凶勇,圈插敌元,以柔克刚,以疾克迟,以静待动,以曲取直。”
这表明,武当内家拳在技击上讲究以小力胜大力,以速快打速慢,以圆转劲打直劲,以柔弱胜刚强。在技击过程中,要求达到身似游龙,步踏九官,手运缠裹,出手软如绵,上身硬似
铁。对抗时,以变应变,随意而动,似攻似守,似发似收,如水之流,似云之绕,奠测端倪,达到动静自如的境界。
(5)后发制人的战术观。张三丰根据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哲学思想,结合孙武的“后发先至以制人”的兵家战术
第一节张三丰太极拳渊源与传承
一、集大成者张三丰
在张三丰之前,有东晋时代的葛洪创“太极法术”“太极秘法”;有南北朝时代梁国人韩拱月所创“小九天雏形太极拳”;有唐代隐居道上许宣平的“兰十七式太极拳”;有李道子创“俞式太极功”。有明代俞莲舟创“先天拳”;民间则流传有“粘沾拳”“摸鱼拳”“绵拳”等。张三丰对上述拳法进行提炼升华,将道家哲理融会贯通于太极拳技之中,创造了一套以“太极十三势”为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武当内家拳,与佛教少林拳并称中国武术两大奇观,从而使太极拳名震江湖,广传于世,形成了武术史上“南尊武当,北崇少林”的局面。由此观之,在太极拳史上,张三丰实有集大成之功。这些有史料可寻的太极拳传承脉络,正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渊源和线索。
二、张三丰生平及其创拳立派情形
张三丰其人,传说不一。据《明史?方技传》中的《张三丰传》记载,他是辽东懿州(今辽宁义县)人,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义号玄玄子。祖籍江西龙虎山。长相“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平常不修边幅,寒暑唯一衲一蓑,人称“张邋遢”。行踪飘忽不定,处事怪异,书经目不忘,善嬉谐而旁若无人。曾屡次云游武当山,在山上“创草庐居之”,炼丹,行拳。后又入四川青城、鹤鸣诸山访道求真。张三丰一生著述颇丰,其传世之作较为可信的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张三丰与其徒在武当山修道,明成祖专为他营建武当官观,所以其丹法流传了下来,称“武当道派”。其特点有五:
1、崇祀“真武大帝”,奉真武大帝为祖师。
真武大帝为北方七宿之神,其像为龟蛇,足道教信奉的北方大神。武当山自古就是道教奉祀真武之神的道场。
2、以“太极”学说为根本教义。张三丰的丹道思想源于陈抟学派,以“无极而太极”立说。其《大道论》一文,系统阐述了太极分阴阳、逆用阴阳、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丹道思想,认为天地足一太极,人身也是一太极,识得此天地之太极、人身之太极,即可行拳炼丹证成道果。
3、先双修而后清修的内丹实践过程。张三丰的丹法属于内丹双修派系统,以《玄机直讲》《玄要篇》《无根树》为代表。其炼法称“神仙栽接法”,以双修炼采“外药”,以清修炼养“内药”。外药在造化窟中而产,内药在自身关元气穴中而生,内药是精,外药是熏;内药是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叫代中期以后,武当道派并入全真龙门派,双修法因不合全真北宗之旨而失传,至此时起,清修取代了双修。
4、创“武当内家拳技”,形成道教武术派。道教史卜多习武之人,如道士王重阳曾巾武举、白玉蟾任侠好武,但直至武当道教兴起,才形成道教武术派。武当内家拳技是道教史上之一绝,其创始之首功当推北宋武当道士张三丰。张三丰因观鹊蛇之斗,忽有会心,遂编演而成太极拳。清代黄百家的《内家拳法》所涉及到的《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等相关文章均认为张三丰是武当内家拳的奠基人。
5、以《道德经》为刨拳的理论基础。张三丰汲取了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为主干,摄取传统医学、兵法知识.运用太极说、刚阳说、五行说、八卦说来高度概括武当内家拳的拳理、拳技、战略战术,从而形成了独到的武当内家拳见解,大致有如下特点:
(l)拳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一文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三丰以老子的本体说作为他创拳的理论基础。老子认为人是效法自然的,就应顺乎自然规律自
成法则,张三丰在创拳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道法自然的法则,按照“顺其自然”的规律行拳。
(2)圆形运动。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乃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的变化越是伸展,离道就越远,而最后仍要收敛,返回于道。换句话说,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据此原理,张三丰创下的原式太极拳均以圆弧轨迹为主,在行拳过程中或平圈、或立圈、或斜圈、或止圈、或倒圈、或半圆……均走弧形,变化多端。
(3)拳法阴阳。俗话说:“不懂阴阳,就无法练习太极拳。”说明通晓阴阳规律对练习太极拳极为重要。www.cntaijiquan.com
(4)贵柔处雌的战略观。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老子认为知坚强者最好经常处在柔弱地位,这样才能避免过早走向死亡的结局。张三丰运用这种贵柔处雌的思想,形成了武当内家拳“尚变不尚力,贵化不贵抗,尚走不尚顶”的技击特点。也就是说,武当内家拳在技击上专讲柔化,不在气力上胜人。在训练上,也纯以养气为主。
练拳时,忌用蛮力,务使全身松开,气血贯注,日久自成内功。与敌交手,以手之圆转劲化解敌击来之直劲,而不采取以硬碰硬的打法,以脚之走来避开与敌互相顶撞的打法。但贵柔
守雌不是武当内家拳之终极目的,其终极目的是以柔克刚。《武当拳法手诀》一书中言:“撺不与斗,贴跌更奇,彼来凶勇,圈插敌元,以柔克刚,以疾克迟,以静待动,以曲取直。”
这表明,武当内家拳在技击上讲究以小力胜大力,以速快打速慢,以圆转劲打直劲,以柔弱胜刚强。在技击过程中,要求达到身似游龙,步踏九官,手运缠裹,出手软如绵,上身硬似
铁。对抗时,以变应变,随意而动,似攻似守,似发似收,如水之流,似云之绕,奠测端倪,达到动静自如的境界。
(5)后发制人的战术观。张三丰根据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哲学思想,结合孙武的“后发先至以制人”的兵家战术
上一篇:陈式太极19式套路名称
下一篇:杨式太极拳小架动作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