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标签:膝盖酸痛太极 膝盖疼痛和太极拳的关系 膝关节疼痛陈式太极拳
练太极拳强调全身肌肉放松,关节松开。但这种放松必须建立在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正确位置的基础上。在肌肉放松的同时,一定要立身中正,进而贯彻顶头悬、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等练拳要求。反之,如果肌肉松懈,姿势又不中正合规,久之就会造成关节损伤。
练太极拳时,由于全身重量都由下肢承担,所以少有人诉说上肢疼痛的,说膝关节疼痛者居多。太极拳讲求虚实变换,避免双重,所以有许多动作,都是一足支撑全身体重。如虚步[也称坐步]是最典型的步法,即全体重心落于一足,并屈膝下蹲,另一足虚着地。与单足直立相比较,膝关节负荷有根本的不同,它产生了一个横断膝关节的力P,而P随着腿弯曲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以直立为零[图1]。
练太极拳姿势越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越大,必然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才能支持膝关节维持支撑。所以我们说,以健身养生为目的,练太极拳姿势高一些为好,不要蹲得太低,也尽量避免一足承重,虚步的两足承重可三七开,即前足三分后足七分。
第三个问题是脚的位置。各式太极拳对脚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弓步,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顺,即脚尖向前,后脚外撇约四十五度角;而吴式太极拳要求所谓“川字步”,两只脚尖都朝前,虚步也如此[图2]。如果做错了,就都会造成膝关节损伤。
我们先分析膝关节的作用。膝关节不是万向节,它主要的功能是顺着胫骨[小腿]和股骨[大腿]方向向后弯曲,侧向扭动的余地不大。扭动过大就会损伤半月板,而这种扭伤比受压迫更为严重。所以杨式太极拳的虚步要求开裆,使股骨、胫骨和脚尖三者的方向一致。这样做,若左脚在前,就限制了身向左转动的灵活性。所以吴式太极拳把后脚也顺过来,以增加向左转动的灵活性,而又保证了大腿、小腿和脚尖方向的一致性。事情有利就有一弊,吴式太极拳由于两脚都朝前,横向的稳定性就不如杨式,向右转的灵活性也不如杨式。所以吴图南先生又把后脚位置取二者之间,改后脚尖向前为外撇约二十度角。总之,无论什么式太极拳,都不能使膝关节外撇或里扣在脚尖方向之外或之内而呈扭曲姿态,否则会严重损伤膝关节。
最后,我们讨论“中正”与“斜中正”问题。
杨式太极拳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说:“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吴式太极拳认为,发劲犹如推车,双足脚尖朝前,身躯向前倾,才有力。于是把搂膝拗步等弓步动作的姿势由立身中正改为前倾。这样的改动,有利也有弊,且弊大于利。现在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把这一改动称之谓“斜中正”。吴图南先生从吴鉴泉先生学习太极拳八年,仔细研讨这一姿势,认为不改为好。其利弊比较如下:在技击方面,身躯前倾,虽然发前冲劲大了,然而重心不稳,易为人乘。在养生方面,吴图南先生长寿,在百岁时曾接待过美国太极拳基金会会长周宗桦先生,周先生问:何以长寿?吴老答“顶头悬也。”吴老生前,任何时候都立身中正,这是数十年练习太极拳养成的良好习惯。此外,立身中正,顶头悬,使得颈椎和脊椎伸展,不压迫脊髓和神经,而身躯前倾,则脊椎骨相错位而压迫脊髓和神经,同时,因抬头使颈椎弯曲,而压迫延髓和神经,久之成病。故吴图南先生之太极拳姿势,除斜飞势等少数特定的姿势外,皆立身中正。
练太极拳强调全身肌肉放松,关节松开。但这种放松必须建立在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正确位置的基础上。在肌肉放松的同时,一定要立身中正,进而贯彻顶头悬、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等练拳要求。反之,如果肌肉松懈,姿势又不中正合规,久之就会造成关节损伤。
练太极拳时,由于全身重量都由下肢承担,所以少有人诉说上肢疼痛的,说膝关节疼痛者居多。太极拳讲求虚实变换,避免双重,所以有许多动作,都是一足支撑全身体重。如虚步[也称坐步]是最典型的步法,即全体重心落于一足,并屈膝下蹲,另一足虚着地。与单足直立相比较,膝关节负荷有根本的不同,它产生了一个横断膝关节的力P,而P随着腿弯曲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以直立为零[图1]。
练太极拳姿势越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越大,必然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才能支持膝关节维持支撑。所以我们说,以健身养生为目的,练太极拳姿势高一些为好,不要蹲得太低,也尽量避免一足承重,虚步的两足承重可三七开,即前足三分后足七分。
第三个问题是脚的位置。各式太极拳对脚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弓步,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顺,即脚尖向前,后脚外撇约四十五度角;而吴式太极拳要求所谓“川字步”,两只脚尖都朝前,虚步也如此[图2]。如果做错了,就都会造成膝关节损伤。
我们先分析膝关节的作用。膝关节不是万向节,它主要的功能是顺着胫骨[小腿]和股骨[大腿]方向向后弯曲,侧向扭动的余地不大。扭动过大就会损伤半月板,而这种扭伤比受压迫更为严重。所以杨式太极拳的虚步要求开裆,使股骨、胫骨和脚尖三者的方向一致。这样做,若左脚在前,就限制了身向左转动的灵活性。所以吴式太极拳把后脚也顺过来,以增加向左转动的灵活性,而又保证了大腿、小腿和脚尖方向的一致性。事情有利就有一弊,吴式太极拳由于两脚都朝前,横向的稳定性就不如杨式,向右转的灵活性也不如杨式。所以吴图南先生又把后脚位置取二者之间,改后脚尖向前为外撇约二十度角。总之,无论什么式太极拳,都不能使膝关节外撇或里扣在脚尖方向之外或之内而呈扭曲姿态,否则会严重损伤膝关节。
最后,我们讨论“中正”与“斜中正”问题。
杨式太极拳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说:“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吴式太极拳认为,发劲犹如推车,双足脚尖朝前,身躯向前倾,才有力。于是把搂膝拗步等弓步动作的姿势由立身中正改为前倾。这样的改动,有利也有弊,且弊大于利。现在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把这一改动称之谓“斜中正”。吴图南先生从吴鉴泉先生学习太极拳八年,仔细研讨这一姿势,认为不改为好。其利弊比较如下:在技击方面,身躯前倾,虽然发前冲劲大了,然而重心不稳,易为人乘。在养生方面,吴图南先生长寿,在百岁时曾接待过美国太极拳基金会会长周宗桦先生,周先生问:何以长寿?吴老答“顶头悬也。”吴老生前,任何时候都立身中正,这是数十年练习太极拳养成的良好习惯。此外,立身中正,顶头悬,使得颈椎和脊椎伸展,不压迫脊髓和神经,而身躯前倾,则脊椎骨相错位而压迫脊髓和神经,同时,因抬头使颈椎弯曲,而压迫延髓和神经,久之成病。故吴图南先生之太极拳姿势,除斜飞势等少数特定的姿势外,皆立身中正。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人人皆知,但在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却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关节损伤。有人对某地坚持练太极拳者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发现近30%的人膝关节半月板有程度不同的损伤。损伤的原因是“练拳时的不正确姿势”。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初学者练太极拳的姿势不正确,而更严重的是许多人还以不正确的姿势教授太极拳。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陈式太极拳对下盘要求比较高,一般做完了练习后,比如基本动作以及雀地龙等,走起路来膝关节就会有点痛,不知是什么原因?向各位请教!不胜感谢! 关于练太极拳引起膝关节痛你所遇到到的问题很多练习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的练习者都遇到过。原因一般有两方面:一是练拳架的过程中拳架下盘未达到正确要求,下肢在运动过程膝关节与脚尖方向不一致,导致膝关节内两条交叉韧带所承受的负荷不平衡,而引起的膝关节炎(多为髌前滑囊炎),此种情况在练完拳后的感觉尤为明显,感到关节酸痛、酸胀,严重者患侧关节可比健侧关节肿胀,但休息过后可缓解。二是练习者本身下肢肌肉力量尤其是在耐力及控制力方面仍有所欠缺,但练拳时却要求过高,拳架练的很低,负荷过重引起,此种情况有的人在膝关节稍上方的股四头肌肌腱一段的酸痛会比较明显,膝关节囊的酸胀感没前种情况那么明显。
出现这情况也不用太担心。首先,练拳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势的要求,膝关节与足尖方向要一致,练拳先要慢慢练,放松练,即使是发力的动作如掩手弘锤也不要发力打出,只要打出发力的意念就好了,因为很多初学者还未学懂得放松,拳架不够松、柔,胡乱发劲,只会发出的是死劲,而不是弹抖劲,这样练习难于去僵求松,且发力过程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慢性损伤。拳架要练的够熟练、松柔了,才可发劲。其二,练习者如果是年轻力壮可直接从低架练起,但是如果年纪较大或身体瘦弱者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建议先从高架练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虚实变化就可,还可以练习站桩作为辅助练习,初时每次站桩的时间不用太长,适可而止,慢慢增加练习时间,通过这些锻炼时间长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显的加强,这样拳架可练的低些,简单说,就是拳架先从高练起,时间长了,练低架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了,而且拳架也会比较松柔。因为有的练习者在初练时练低架,虽然动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较吃力,拳架就缺发松柔,比较僵、滞、劲断而不连续,而从高架练起不会那么吃力,放松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很可能是错误的理解圆裆开胯,用膝盖外撑来造成圆裆的感觉,结果变成膝盖过分外掰,自己扭伤自己。
练雀地龙时把注意力放在腰胯的转换,裆开膝合,架子不要过低,全身的力尽量放到脚底,不要停留在膝盖。
膝痛分几部分
第一:膝之后部疼痛是拉筋拉伤了,要小心保护十字韧带。
第二:膝之上部及大腿部份是四头肌,练拳酸痛是正常的事,注意强度就可以了,没关系的,太酸痛时按摩下及休息一两天就无事了。
a)大腿骨 b)大腿直筋 c)膝盖骨 d)膝盖韧帯 e)胫骨粗面 f)大腿骨之关节面
g)外侧半月板 h)内侧半月板 i)前十字韧帯 j)后十字韧帯 k)外侧侧副韧帯
出现这情况也不用太担心。首先,练拳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势的要求,膝关节与足尖方向要一致,练拳先要慢慢练,放松练,即使是发力的动作如掩手弘锤也不要发力打出,只要打出发力的意念就好了,因为很多初学者还未学懂得放松,拳架不够松、柔,胡乱发劲,只会发出的是死劲,而不是弹抖劲,这样练习难于去僵求松,且发力过程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慢性损伤。拳架要练的够熟练、松柔了,才可发劲。其二,练习者如果是年轻力壮可直接从低架练起,但是如果年纪较大或身体瘦弱者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建议先从高架练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虚实变化就可,还可以练习站桩作为辅助练习,初时每次站桩的时间不用太长,适可而止,慢慢增加练习时间,通过这些锻炼时间长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显的加强,这样拳架可练的低些,简单说,就是拳架先从高练起,时间长了,练低架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了,而且拳架也会比较松柔。因为有的练习者在初练时练低架,虽然动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较吃力,拳架就缺发松柔,比较僵、滞、劲断而不连续,而从高架练起不会那么吃力,放松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很可能是错误的理解圆裆开胯,用膝盖外撑来造成圆裆的感觉,结果变成膝盖过分外掰,自己扭伤自己。
练雀地龙时把注意力放在腰胯的转换,裆开膝合,架子不要过低,全身的力尽量放到脚底,不要停留在膝盖。
膝痛分几部分
第一:膝之后部疼痛是拉筋拉伤了,要小心保护十字韧带。
第二:膝之上部及大腿部份是四头肌,练拳酸痛是正常的事,注意强度就可以了,没关系的,太酸痛时按摩下及休息一两天就无事了。
a)大腿骨 b)大腿直筋 c)膝盖骨 d)膝盖韧帯 e)胫骨粗面 f)大腿骨之关节面
g)外侧半月板 h)内侧半月板 i)前十字韧帯 j)后十字韧帯 k)外侧侧副韧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