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痛怎么办?中医师指出,月经暱称为女性的好朋友,但经痛常常造成女性极大困扰。从中医观点来看,女性经痛多因气血运行不顺畅所致,必须根据患者个人的体质加以辨证用药,或用膳食养生方式活血补气,以缓解经痛。
痛经的症状
所谓经痛又称痛经,是指女子在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部,甚至剧痛而引起昏厥的病症。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无力等症状,且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女性痛经气血运行不畅
若月经来疼痛但无明显的生殖器官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通常在初经后1至2年开始出现。大多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因素有关。而月经来疼痛若伴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骨盆腔发炎、子宫内沾粘,或生殖器官的先天性异常者,称为次发性痛经,多发生在初经后较多年。
中医认为,痛经大部分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的不通则痛。但有一部份则是因为病人本身气血衰弱,造成子宫供血不足而疼痛,称为不荣则痛。痛经病人的体质依虚实不同,中医将其归类为下列几型:
1.气滞血瘀。
2.寒凝胞中。
3.湿热下注。
4.气血虚弱。
5.肝肾虚损。
痛经的治疗在西医主要还是以止痛、镇静、缓解平滑肌痉挛为主,但是长期服用西药,并无法根本解决痛经的问题,只是将疼痛暂时压抑,而且会造成对止痛剂的依赖性,剂量愈吃愈大,最后失去效果;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月经量越来越少的情况。
针灸3穴位缓解痛经
中医的治疗则是依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用药有所不同,且依每个人不同的体质状况,给予最适合的药物调理。但对于痛经治疗的关键期是在经前5天到经行第3天,若能掌握时间及早用药预防,则经行不适可减至最低。
中医的另一项利器—针灸也可应用在痛经的治疗。尤其在痛经发作时若配合针刺血海、公孙、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即时缓解疼痛。
1.血海
位置: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功效:调血清血,宣通下焦。
2.公孙
位置:位于人体的脚内侧缘,大趾趾根后约2寸左右之处。
功效:扶脾胃,理气机,调血海,和冲脉。
3.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功效: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祛经络风湿。
除了药物治疗,痛经患者平日最忌贪凉饮冷,尤其经前及行经期间,生冷瓜果及冰凉饮料绝对不可碰,并要注意保暖。同时月经期间及月经后亦禁止自行服用四物汤、八珍汤、中将汤或十全大补汤。药要对症才能治疗,若道听涂说自行乱服药,则药就变成毒,反而对身体有害。
活血补气养生3食疗
1.姜枣红糖汤:
材料: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
做法:将大枣去核洗净,干姜洗净切片,加红糖同煎服之,每日2次,温热服,适用: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型。
2.桃仁粥:
材料:桃仁10克、白米75克。
做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白米煮为稀粥,空腹食,每日两次,可达活血通经,袪瘀止痛。
适用:妇女瘀血停滞所引起的痛经,以及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后,瘀血停积诸症。切记桃仁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多,孕妇及软便症者不宜服用。
3.艾叶粥:
材料:干艾叶15克、白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干艾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红糖加入煮为稠粥,在月经过后3天服,月经来前3日停,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
适用:妇女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
阴虚体质多食滋润养阴
专家提醒,尤其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骨盆腔发炎的病人,若喜欢吃补,不但痛经没改善,肿瘤反而被愈养愈大。血虚体质的人,在月经干净后可多吃一些铁质含量高及补血的食物,如葡萄、樱桃、波菜、发菜、紫菜等。
阴虚体质的人,可多食用含黏液质高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芽、昆布、发菜、香菇、地瓜叶等食物,有滋润养阴的作用。痛经的患者在饮食上对冰冷的食物若能忌口,又能坚持周期性的中医治疗,月经期间的不适必能逐月减轻,终至消失。